田野里的春耕新事

2025-04-22 15:03:47

20250422111948653-73-38b81.jpg

谷雨时节,春山如黛。田野里春苗覆垄,新秧初绿,行走在田间地头,只见植保无人机盘旋在田地上空,各类农机往来,浇水、施肥、撒药……与青青稻禾交织成一幅春耕新卷。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要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金融机构踊跃参与其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产品供给、强化科技赋能,为这场“智慧春耕”注入澎湃动能。

育秧插秧的“科技范”

“我们公司拥有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通过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作物产量。”正值4月,湖南邵阳食安农牧有限公司的丝苗米生产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路通渠连,旋耕机、插秧机在田野上轰鸣,一会儿就为田野披上了绿装。

公司负责人陈艳玲称,今年春耕前公司准备扩大产能,但一时资金不足。建行湖南邵阳新邵支行了解情况后,结合公司科技属性,及时提供了200万元“善新贷”,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当“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迈向“知天而作”的新时期,聚焦智慧农业生产等领域,商业银行正破瓶颈、解难题,加大支持力度,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赋能农业智能化转型及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

全自动育秧流水线高效运转,手机小程序监测作业,物联网设备监控恒温暗化室气温、湿度……当走进重庆市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时,一排整齐的智能育秧流水线映入眼帘。

依托温湿度监控、秧盘自动化传输等现代技术,从浸种、催芽到叠盘,从上土到播种,从覆土到码垛,从暗化催芽到大田炼苗,智能育秧在这里一气呵成,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精准把控。

“我们的智能化育秧工厂投资100余万元,于今年2月正式投产,可大幅度节约成本。”合作社理事长李世飞说,以前15个人一天时间才能装好3000盘秧苗,如今1个小时便能完成。培育出的秧苗苗质均匀、根系发达、成活率高,可使平均每亩地种植成本降低100余元,水稻增产100余公斤。

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合作社种子、农药需求量也快速增长,一季要投入上百万元,流动资金缺口成了“拦路虎”。农行重庆梁平支行获悉后,利用“富民贷”为其发放了30万元信用贷款。依托智能化育秧工厂,今年合作社计划培育5万余盘秧苗,按照每亩地20盘秧苗的需求计算,可满足2500余亩稻田需求。

智慧农机成田间“新宠”

“这台大型植保机喷杆展开可达20多米,配备40多个喷头,一天就能轻松搞定千亩农田,是春耕的得力帮手。”在山东郯城县,慧凯农机经理徐泰青拍着一台近两人高的植保机自豪地说。

随着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展开,农机市场迎来销售热潮。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智能化农机装备成为市场新宠。商业银行也正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智慧农机的应用推广,推动技术兴农富农。

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正按照预设路线精准作业,农用无人机穿梭田间均匀撒肥……在四川天府粮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智慧农田的春耕现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创新在成都平原沃土同频共振。

“公司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采购农机设备、开展农田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公司负责人称。今年春耕前,建设银行四川成都高新支行为公司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帮助公司加快智慧农业布局,推动转型升级。

在江苏南通志友家庭农场内,一架崭新的无人植保机正在麦田间来回穿梭。腾空、起飞,每秒飞行13.8米,1分钟撒肥100斤……农场负责人称,无人植保机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几十倍,既高效又节约环保,不少农户都想购置,但资金成了大问题。

针对想要购买无人机的农户,农业银行基于飞行数据推出了高额度、低利率的“飞手贷”,全流程线上审批,从申请到放款最快只需要5分钟,让更多农户在春耕备耕期间享受到了科技便利。

具备监测功能的大棚、精准播种施肥的无人机、多功能开沟旋耕机……田野里,科技正日益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新动能,银行业也持续创新产品,在广袤土地谱写丰收的希望序曲。

激活农业现代化“芯动能”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山东威海豪硕农业科技公司的智慧实验室里,无人植保机正精准喷洒肥料,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回传土壤墒情数据。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植保系统和节水灌溉设备在胶东地区广泛应用,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精准管理土壤湿度、肥度,每年可节约浇灌用水5000立方米,农作物增产达20%。

“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农行申请贷款,没想到钱这么快就到账了。”公司负责人江永杰感慨道。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针对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农行威海高新区支行创新推出“科创e贷+供应链金融”组合方案,依托大数据技术为企业精准画像,突破了传统抵押担保限制,通过“惠农e贷”绿色通道,3个工作日就为企业发放了300万元资金。

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惠州,作为“华南设施蓝莓产业化项目”的重要落地项目之一,种植基地因采用现代农业大棚、精准肥水一体化系统和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高效智慧农业种植模式。当地工商银行为项目提供授信2200万元,助力该基地蓝莓年产量大幅提升。

东北是玉米的主产区,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因企施策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通过支持玉米种质资源引进开发利用和创新成果转化,实现玉米单产有效提升,补齐高寒地区玉米种质资源短板,进一步激活农业现代化“芯动能”。

“我们聚焦制种、育种、基地建设和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携手农科院、高校等科研机构深化科企合作,加快推动农业技术与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融合发展。”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称,该行近年来全力支持种业振兴,尤其是深化春耕备耕科技赋能。

春管春耕一线,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碰出火花,新的丰收希望正在孕育。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