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一场“绿色之约”

2025-04-24 14:45:02

20250424110151574-13-167fe.jpg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力量,金融业积极支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商业银行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适配服务模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转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与企业携手共赴“绿色之约”,以金融之力守护“美丽蓝星”。

生态环境的守护人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春日漫步在南充嘉陵江畔,千亩湿地正展现着生命的韵律。白鹭掠过蒹葭时抖落的珠光,多年未见的黑鹳偶尔现身,作为生态晴雨表的西伯利亚红嘴海鸥也在此过冬后准备返程——这些都在诉说着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融。

嘉陵江生态系统的焕新重生,是科学治水理念的生动实践。四川省水利厅发布的2023年流域监测报告显示,在实施梯级开发前,嘉陵江南充段年均断流天数达47天,导致83%的鱼类洄游通道受阻,沿岸湿地面积萎缩近40%,流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至0.62(标准值应大于1.5)。

面对这一系统性挑战,嘉陵江进行16级梯级开发,南充青居水电站是其中的关键节点。水电站在功能设计上,统筹航运、发电、防洪等传统效益与生态保护需求,通过智能水资源调度系统,实现全年生态基流精准调控,彻底破解枯水期河道断流问题;在生态修复层面,采用分层取水技术控制水温异常波动,修建专项鱼类洄游通道,系统性重建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工程实施后10余年间,嘉陵江流域鱼类种群从40种增加到72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率达65%。

这一成功绿色转型的背后,金融力量的精准滴灌至关重要。得知南充青居水电站项目融资需求后,建设银行南充分行创新建立“生态工程服务矩阵”,针对项目组建“融资—建设—运营”全周期服务专班。通过动态跟踪施工节点、定制化资金拨付方案,目前已累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8500万元。金融活水与生态治理的深度融合,保障了关键工程的高效推进,更探索出绿色金融支持流域治理的创新范式。

绿色转型的支持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竹林郁郁葱葱。沐川禾丰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10万吨/年特种纸技改项目建设正在进行。

沐川县拥有林竹面积162万亩,是远近闻名的“中国竹子之乡”。立“竹”发展,沐川县“小竹子”已做成“大产业”。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向“绿”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竹代塑”产业成为沐川瞄准的新赛道。

“以竹代塑”食品包装特种纸技术改造项目也应运而生,旨在推动竹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据了解,沐川禾丰纸业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特种纸技改项目是四川省重点项目——沐川县现代竹产业园一体化技改项目的子项目,也是国内首条利用竹子为主要原料生产低克重食品包装纸的“以竹代塑”生产线。项目投运后,将新增年产10万吨特种纸生产能力,实现利税1.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200人左右,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金融支持为当地绿色转型提供了关键助力。近日,恒丰银行乐山分行牵头为该项目提供了2亿元银团贷款,并成功完成投放1.02亿元,同时也作为一笔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银团贷款落地。

“在了解到沐川禾丰纸业转型发展中技改资金的需求后,我们及时跟进,疏通各环节难点、堵点,开辟绿色通道,高质高效完成了银团审批放款,全力做好金融支持工作。”恒丰银行乐山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双方绿色合作共赢模式,努力实现地方特色与金融优势的双向奔赴。”

在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下,沐川县“以竹代塑”项目正稳步推进,为竹乡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当地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引擎。

企业逐绿的护航员

“以前,跑长途的司机最害怕进到塔拉滩,这相当于无人区,进来就是听天由命,车坏了就完蛋了。”农行青海西宁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魏俊杰说。

如今,这里变成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还有12个牧场、2万只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很难将之与“无人区”联系起来。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和可再生的能源。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被视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塔拉滩建光伏电站,困难显而易见——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中,项目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商业银行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从2010年农业银行与塔拉滩区域的企业初步接触、沟通合作意向,到2013年正式向塔拉滩光伏项目投放首笔贷款,再到如今这里发展成占地面积609平方公里的发电园区,农业银行向项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带动了戈壁荒滩的蜕变。

不止如此,企业建设光伏电站还可以享受较低的利率。“无论央企、民企还是小微客户,只要涉及绿色金融,我们都会提供相应的利率优惠。”魏俊杰说。

在大规模资金和低利率优惠的支持下,塔拉滩光伏园区探索出了“光伏羊”模式,还修了路,安装了路灯,完成了整套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塔拉滩光伏园区占地609平方公里,成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与2011年之前相比,这里的平均风速降低50%,水土蒸发量降低30%,植被覆盖率恢复到80%以上。

“建一片光伏,留一片绿色,造一座牧场,富一方群众”,塔拉滩进入了良性循环,十几年间,戈壁滩换了人间。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