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加强个贷质量管理

2025-04-28 14:08:11

20250428110130434-15-5a823.jpg

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近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总成交额达483亿元(按未偿本息统计口径,下同),其中,银行机构作为出让方的业务占比70.23%。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表示,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批量转让不良贷款加速回笼资金,改善资本负债状况。这种策略在一季度表现得尤为明显,成交规模、挂牌规模均大幅增长‌。

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项目159单、成交额4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91%、138.75%。

分类来看,批量个人转让业务规模370.4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个人消费贷业务成交268.2亿元,占比72.4%;信用卡透支业务成交51.9亿元,占比14%。金额方面,一季度批量个人转让业务平均折扣率为4.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平均本金回收率为6.9%,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平均折扣率低至3.8%,平均本金回收率为6.5%;信用卡透支平均折扣率为4.4%。平均本金回收率为5.8%。一季度成交的128个项目中,有88个折扣率低于10%。

批量对公业务方面,今年一季度,该类业务成交项目11单、成交额96.4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单、增长78%。细分类型来看,流动贷款资金业务成交额56.9亿元,占比59%;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业务成交额19.7%,占比20.5%。金额方面,一季度批量对公业务平均折扣率为15%,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平均本金回收率为31.7%,同比增加7.8个百分点。一季度成交的11个项目中,有6个折扣率低于10%。

机构方面,股份行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成交规模203.6亿元,在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市场中占据首位。

“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热门是政策、经济、技术、监管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激增主因有四方面:一是政策松绑,超1000家机构入场推高供给;二是经济承压,零售不良率飙升;三是技术提效,AI加速资产定价;四是监管施压,倒逼银行加速出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在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中,信用卡、消费贷等业务成为处置大头。田利辉建议,银行应加强智能风控,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核查精准筛选客户,穿透监控资金流向;提升场景化设计,差异化利率匹配信用/场景(文旅、养老),规避价格战;开展动态管理,AI预警异常还款,联动地方AMC提升处置效率;落实合规教育,普及理性借贷知识,严控资金挪用风险。“消费贷风险防控需从前端客户筛选到贷后处置全链条优化,同时借助技术手段提升风控精准度,避免陷入‘规模扩张—风险暴露—低价甩卖’的恶性循环。未来,市场分化将加剧,专业化机构如地方AMC和技术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或成破局关键。”田利辉表示。

莫开伟同样认为,防范消费贷业务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贷前审核环节、贷中管理机制、贷后处置优化、系统性风险防控等方面入手。“系统性风险防控即通过设定消费贷行业集中度指标,单一行业授信余额不得超过零售贷款总额的15%来实现风险限额管理。还可考虑将‌压力测试常态化‌,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流动性压力测试,验证不良资产转让渠道应急变现能力。”莫开伟补充道。

事实上,消费贷、信用卡等业务在不良贷款转让中的“突出表现”与近年来零售业务承压互为映照。梳理2024年报,工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中信、浦发等多家银行零售业务增速均为负数,个人贷款业务已成为不少银行贷款业务转型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表示,该行个人经营贷款和按揭贷款新发生不良同比增加,资产质量压力仍存在。为此,该行多措并举、强化管控,2024年下半年以来逾期上升势头已有所收敛。邮储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姚红介绍,2024年该行不良、关注、逾期贷款同比增速有所加快,风险管控压力有所加大,其中个人贷款是主要的压力点。

多家银行高管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比如,平安银行副行长项有志表示,在风控方面,除了控制好新发放的贷款质量外,将继续针对存量不良资产加大催收力度,以减轻资产质量压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