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钱奖励结婚,鼓励婚育更需全方位支撑

2025-04-29 13:07:47 作者:戴先任

20250429095031814-78-9a223.jpg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适龄婚育,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奖励结婚。如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日前出台《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金。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对在当地登记结婚的夫妇给予价值1000元的礼包;衢州市常山县对双方均为初次结婚登记且女方年龄在2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至少一方为常山户籍)给予1000元的奖励。(4月27日澎湃新闻)

现在我国初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晚育日渐成为常态。据了解,中国目前单身人口已超2亿,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了30多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较去年同期减少15.9万对。而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创下近40年来新低。不仅如此,离婚率也越来越高,且多年高过结婚率。

结婚率越来越低,有婚育意愿的人越来越少,晚婚晚育越来越多,这背后的原因不少。比如生养成本越来越高、“养儿防老”传统过时、国人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女性经济独立等等,导致选择单身或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的人也越来越多。

三孩政策之后,一些地方相继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对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给予育儿补贴,降低育龄家庭的生育成本等。这些措施都不失为刺激生育及改善民生的好办法。现在又有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发钱奖励结婚,这些都有利于形成对鼓励婚育的全方位支持。

要提倡适龄婚育和刺激生育,发钱奖励结婚和生育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也开了一个好头,具有示范意义,值得更多地方借鉴。通常情况下,政府部门要鼓励生育,就需要多想办法,特别是需要投入真金白银、给打算结婚和生育的年轻人多一些“实打实”的好处。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1000元左右的奖励,可能对适龄男女并不能起到多大的吸引力。

而要提倡适龄婚育,除了发钱奖励,也还需要更多一些配套的激励政策。比如延长婚假和生育假,保障职场女性的权益,对生育子女的家庭发放补贴、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减免等等。这些对于社会低迷的结婚与生育意愿来说就是一种“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另外,还要避免落实延长婚假、生育假增加用人单位负担,从而导致企业的不配合。这方面,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来减轻用人单位的压力。同时,还要做好婚育服务,比如目前婚姻登记已经实现“全国通办”,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牵线当“红娘”,帮单身青年脱单等等。

总而言之,发钱奖励结婚,示范意义大于实际效果。鼓励生育就要“实打实”,还要做到“全覆盖”,实现全方位支撑。要从各个方面缓解与打消国人“不敢婚、不愿婚”及“不敢生、不愿生”的顾虑,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如此才能推动鼓励生育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