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市场中,科技已经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强劲推动力。其中,数字化是金融机构提升普惠金融效能的重要抓手。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努力践行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实现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新型模式,逐步拓宽传统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借助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效。数字技术通过降低获客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从长远发展看,商业银行可以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发展战略并坚定贯彻实施。
公开披露的多家上市银行年报也充分显现了科技含量。例如,建设银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等技术,为普惠金融客户打造了综合化生态型服务平台。浙商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介绍,该行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场景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浙银数字普惠品牌,创新推出综合性数字化业务产品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要努力探索科技赋能,以数字优势支持产品扩容。各银行机构应持续深化数字化产品服务,持续创新小微贷款产品,加强普惠线上线下产品创新,提高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例如,打造具有普惠化、移动化、智慧化、场景化特点的“小微e贷”数字化产品体系,涵盖纳税、抵押、退税等方面的小微线上产品,推出的“普惠e站”,让广大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各项配套服务。
同时,值得商业银行关注的是,随着AI热度的不断攀升,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如何将AI应用于普惠金融领域,构建起涵盖基础研究、场景开发、系统运维等的AI创新体系,推动AI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落地实践,为用户带来便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体验。
数字化提升银行普惠金融效能是银行市场发展与竞争的大势所趋,它的前提离不开各银行机构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加强信息披露等方式,保障金融消费者各项合法权益。同时,商业银行要以数字化手段高效快捷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加强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构筑起普惠金融安全防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