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赴”小康

2025-04-29 13:08:50

20250429110900956-33-0ce3a.jpg

武陵山区深处的乡间小路上,常年奔走着一个身穿西服、手提公文包的身影。那是乡亲们最为信任的信贷员傅小康。

2010年,傅小康来到了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武隆支行营业部仙女山镇流动服务组。在服务组客户经理的岗位上,傅小康一干就是15年。

十多年间,傅小康用脚步“丈量”武陵山区,在层峦叠嶂间走出了一条3万多里的“金融天路”。经他手发放的5000余笔、累计金额超5亿元的农户贷款无一笔贷款损失,先后有2100多户农户因他的服务获益,傅小康也成为武陵山区农户脱贫致富、奔赴小康的引路人,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最积极的贡献。

“如果要总结我的经验,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心中一直有我崇拜的偶像,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原农行福建龙岩新罗红坊支行营业所主任饶才富。”傅小康说,在饶才富的职业生涯中,竭诚为“三农”做好服务,取得了无一分钱不良贷款的好成绩。

“既然前有‘先行者’,为什么不能有‘后来人’?”因此,从向仙女山上的村民发放第一笔贷款的时候开始,傅小康就暗暗立下心愿:一定要做后来的饶才富,一个紧跟时代的饶才富。

在傅小康看来,“你把农户当兄弟,农户就会把你当亲人。”

刚到仙女山时,傅小康处理过一笔不良贷款。傅小康至今还记得那张催收清单上的信息:龙宝塘村的一户潘姓村民于2009年种植药材所贷的3万元贷款已逾期。

“当我拿着清单找到他家时,才知道他本人已经因病去世,从我到之后,他妻子就一直在哭。几个孩子,大的不过8岁,小的不到2岁,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抱着妈妈的腿,哭着喊着瞪着我,好像我是个坏人。”傅小康回忆说,“看着没有收入来源的这一家人,谁还能狠下心肠收贷款呢?”

于是,傅小康不再提收贷款的事,而是开始思索,除了催收,是否还有其他化解途径?

在得知这户人家有30亩荒山使用权,但在男主人去世后一直无人管理后,傅小康在征得女主人邓女士的同意,找来有药材种植技术的老板,以5万余元的价格将荒山流转,把药材继续种了起来。同时,傅小康还与流转荒山的老板约定,让邓女士为其管理种植药材的荒山,每年定额支付工资6000元。

得到了一份在家门口还不错的工作,家中的荒山也以超出期望值几倍的价格流转了出去,喜出望外的邓女士没有忘记傅小康在其中的帮助。“拿到钱后,她毫不犹豫地拿出3万元归还了逾期贷款。并且从那以后,她家的日子也从绝境中一步一步走了出来。”傅小康说。

如今,“有困难找小康”已经成为仙女山上的农户和傅小康之间的默契。“我们村谁家有啥事情,小康都了解、都惦记。”十多年来,得到傅小康帮助的村民不计其数。

谈到未来,傅小康说,要继续帮助大家“共富裕”。“而且,不仅要自己做好,我还要手把手带好徒弟,让他们和我一道共同努力,让这条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在我们的脚下,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芬芳。”傅小康说。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