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 “五个当好”强筋骨助力江苏“挑大梁”

2025-05-06 10:21:43 作者:陈庆威

江海奔流,与日俱新;厚望如山,登攀不止。

“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这一份殷殷嘱托,在8500万江苏儿女心间久久回响,激荡起春风浩荡般的奋进力量。

每一步砥砺前行都是前赴后继的超越,在历史积淀与时代奋进的衔接中镌刻印记。2025年一季度,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88.6亿元,同比增长5.9%,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呈现出“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活力优”的鲜明特征。

每一次发展跃升都是血脉相依的共荣,在不忘初心与革故鼎新的融合下迸发活力。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以下简称“江苏中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对标“五个当好”定位,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江苏“挑大梁”强健金融“筋骨”。2025年一季度,该行存贷款“基本盘”再创新高,人民币日均存款、时点贷款分别新增429亿元、1191亿元,重大项目、科技创新、普惠金融、外贸金融等领域贷款投放实现快速增长。

春为岁首,实干笃行;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锻造党的领导“主心骨”、提升服务实体“真功夫”、开拓融通全球“大视野”、筑牢安全发展“硬基石”、激发创新增效“强内核”……从春天出发、与江苏共进,一页页由江苏中行凝心书写的高质量发展篇章,正次第展开。

锻造把舵领航“主心骨”

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行走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上,坚决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这是江苏中行旗帜鲜明的姿态。

把稳“政治引领”之舵,校准乘风破浪的“指南针”。江苏中行持续筑牢党的领导“主心骨”,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经营管理各环节,把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建立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成效检验的全流程工作闭环,不断提高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能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算好“两本账”,实干家才能善作善成、直抵久远。

江苏中行注重“政治账”与“经济账”同部署、同落实,实现党建与业务“比翼齐飞”。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等战略重点,修订“政治账”评价方案,将金融之“血”输入国家战略之“脉”。出台“助力稳增长,推动扩内需,激发新活力——2025年9000亿元信贷计划实施方案”,目前已投放超3000亿元。滋养重大战略和重要项目,牵头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银团56个、总额273亿元;为117个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931亿元,当年新增149亿元。

紧跟新向标,实干家方可“新”潮澎湃、步履不停。

这个春天,民营经济的拔节之声,成为其中的动听音符。今年2月,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明确提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求“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俯瞰江苏沃土,民营经济“热带雨林”繁茂多姿。江苏中行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战略要求,制定《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优化金融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民营信贷力度持续加大,民营企业贷款户数、余额稳定增长。截至2025年一季度,民营企业贷款新投放占比46.48%,同比提升9.53个百分点。

锤炼服务实体“真功夫”

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新的考卷亟需用心作答,百年荣光亟待新的续写。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紧握“高质量发展之笔”,江苏中行锤炼金融服务“十八般武艺”,以“真功夫”写好“五篇大文章”,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创电子”)是一家以特种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首家将管道机器人应用于核电站重要厂用水管道检测的智能设备提供者,连续四年巡检机器人行业销量第一。江苏中行为企业制定了针对性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专属授信的简化审批通道,一周时间便为天创电子核定了5000万元的授信总量,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

一域见全局,案例“小盆景”背后,是江苏中行在起承转合中写就鸿篇巨制的“大风景”。

以“拈连之法”,拉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链”。江苏中行坚持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江苏最佳科技科创金融服务银行”目标,系统化搭建科技金融工作架构,明确“客群扩面”“增量提质”的科技金融发展思路,依托“科技金融中心”与“科创金融中心”双轮驱动,构建与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全力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科技金融余额超过2260亿元,较年初新增522亿元;服务科技金融客户超过3.7万户,科技金融授信余额增速达到30%。

以“渲染之笔”,绘就金融活水与绿水青山“共生图”。江苏中行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理念,结合江苏省情编制绿色金融三年发展规划,设立绿色金融中心,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切实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该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为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绿色中期票据。作为联席主承销商为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这也是2025年一季度江苏市场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绿色债券。落地国内首笔绿色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业务以及江苏省首笔建材行业转型金融贷款。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4253亿元,较年初增加660亿元。

以“泼墨之姿”,铸就普惠金融增量扩面的“大写意”。江苏中行锚定打造“江苏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首选银行”目标,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出“场景化拓客、白名单触达、预授信营销”的数智普惠新模式,惠及更多民营、小微企业。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积极当好国家“设备更新”等政策的有力传导者,在协调机制项下服务授信户数3.82万户,累计投放金额1363亿元。积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无还本续贷政策,先后投产小微企业续贷专门产品——公司类“中银接力通宝”产品、个人类“续融通”产品及线上类“小微速贷·续E贷”产品,积极对接符合续贷条件的目标客户,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普惠金融余额3241亿元,较年初新增290亿元。

以“抒情之韵”,奏响养老金融服务“暖乐章”。江苏中行制定养老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在省分行、二级分行层面建立养老金融协同共担机制。推进“养老产业授信攻坚行动”,聚焦国家扶持的老年用品制造、养老服务、智慧健康养老、适老化改造等养老产业重点领域,加大产业授信投放力度,目前服务各类养老企业超过1400家。聚力提升养老金业务展业能力,管理个人账户数近11万户,托管养老金类产品超过1100亿元。持续打造“软硬兼备”的养老金融服务前沿阵地,224家网点被协会授予“江苏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适老网点”称号,建成72家中国银行总行级养老服务示范网点。

以“工笔之精”,镌刻全方位数智赋能的“路线图”。江苏中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创新开发以产业链为基座、百万企业上链的金融服务全景视图,为强链补链延链提供精准金融支持。运用数字化手段分层、分类进行精准服务和评价施策,围绕集成电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构建“六个一”产业链研究模式,精准实现“一链一策”。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已完成晶硅光伏、生物医药等15条产业链定制评价模型,产业链授信客户超2.60万户、余额超8000亿元。

开拓融通全球“大视野”

当好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排头兵

潮涌东方,气象万千。当下,“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的号角,响彻江苏大地。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底色。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开放前沿的历史优势、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等汇聚于此,“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步伐加快推进。

开放,是姿态更是生态,是动力更是魅力。江苏中行用行动与开放江苏“同频共振”,持续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当好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排头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江苏企业正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不断上演“出海破局”的生动故事。江苏中行以一揽子金融服务为“楫”,为企业纵横江海添底气。

江苏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拥有多项专利,在业内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以外销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地区为主。近年来,基于多方因素的考虑,企业进行了部分出口转内销的业务转型,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生产线调整、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江苏中行为该企业核定敞口授信总量9250.7万元,帮助企业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解决资金流转问题,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业务拓展。同时,该行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元需求。在供应链融资方面,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发挥供应链产品优势,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通过“融易信”供应链产品,解决企业在国内贸易采购环节的资金需求,基于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采购合同,提供线上融资服务。

外资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江苏中行对重点外商投资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公司、风险协同机制,给予优先保障;为外资企业制定“一户一策”量身打造专属融资方案,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便利企业财务安排。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服务外资授信客户1971户,表内外授信余额1430亿元,较年初增长10.25%;投放超172亿元贸易融资,支持外贸企业抢抓订单和外资企业扩产增效。

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江苏中行支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售汇全口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前列。加强自贸区“融智支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服务江苏自贸区客户25018户,较上年新增1301户,服务企业办理国际结算6.76亿美元,同比提升21.80%,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86.11亿元,同比提升超700%。

筑牢安全发展“硬基石”

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安全与发展互为“基石”,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两翼”与“双轮”。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中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努力做风险防控的“优等生”。

细微之处见真章,毫厘之间定乾坤。该行强化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管控,深化信贷风险管理有效性专项治理。筑牢内控合规基础,深化“11+1”网格化大数据内控预警系统建设,明确以“遏制案件多发态势”为中心任务的18项措施;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常态化开展“卫士行动”等专项排查,对前期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成效进行评估验证,不断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合规意识和纪法意识。

行贵有恒,治须常在。该行坚定深化安全生产工作,推进“每月一专项”隐患排查整治和隐患“大扫除”排查整改;开展应急疏散逃生能力“三真”提升活动,先行试点网点智慧用电项目,安全生产数智化水平不断提升。

激发创新增效“强内核”

当好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

在瞬息万变、持续加速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由“大”向优、做优做强,成为国有金融机构的“必选题”。江苏中行坚持用发展来推动转型、在发展中实现转型,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治理效能,当好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

做优做强,需要人才支撑和建功先锋。“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江苏中行创新探索“岗位建功先锋”机制,推动全行“队伍活起来、组织动起来、基层强起来”。作为一项穿透到最基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党建业务融合机制,该机制围绕落实中央提出的“坚持大抓基层”的要求,重点关注默默奋斗在基层一线各个领域的广大员工,以绩效识人才,使员工只要努力奋斗做出优秀业绩,就能够及时被识别、被关注、被认可。

记好“功勋账”,共写“奋斗册”。江苏中行“岗位建功先锋”机制是一项制度创新,更是一次能量巨大的内部革新。该机制以“润心细无声”的持续传导激发人才活力和干事动力,让“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以奋斗者为本”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截至目前,该行累计评选出41216个优秀集体和个人,涌现出10308名“岗位建功先锋”,拥有半数及以上“岗位建功先锋”的经营性机构占比90.52%,2024年新发展党员中“岗位建功先锋”占比89.74%。

做优做强,需要筑牢数字“新基建”、驰骋服务“新赛道”。江苏中行制定2025年数字金融核心工程,启动“个金数智经营工程”“苏新消费工程”“数政金融工程”等第二季十大核心工程,全力以赴打造数智经营新模式。积极拥抱AI技术变革浪潮,构建统一算力+DeepSeek+智能体的大模型体系,完成全行级智能问答知识库,在公司财务分析、风险行研分析、个金代发薪客群分析等业务垂直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省行数字金融实验室扩大“实验网络”,在南京、无锡、常州等分行探索打造地方特色数字金融实验室,深入挖掘区域特色金融诉求,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其中紫金山科技城数字金融实验室(江苏中行联建基地)已建设完工。

做优做强,需要聚焦创新性转化,持续塑造改革发展“新优势”。“善举纲者万事遂,善谋势者机可期。”立足新起点,江苏中行研究部署2025年高质量发展“十大牵引工程”,聚焦政府金融、数智转型、八大产品等重点项目,为全年工作树立“魂”与“向”。坚持“磨砺内功”,推动机构改革落地见效,按照总行统一部署,精简优化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能职责;积极稳妥推动南京地区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实现有序落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江苏中行将紧紧围绕江苏“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新使命新要求,坚决扛起“大行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在开创中国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