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动“土地流转+务工”双增收

2025-05-08 12:05:59

20250508110508178-65-86bc4.jpg

春回大地,农事渐忙。山东多家农商银行主动作为,聚焦“三农”重点领域,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广袤农田,为春种春管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移动柜台”奔赴田间地头

在山东省济宁市的微山湖畔,微山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正精准滴灌希望田野。针对农业融资“短、频、急”的成长痛点,客户经理化身“移动金融管家”,带着“移动柜台”奔赴田间地头,开辟绿色审批通道,让贷款审批按下“加速键”。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涉农贷款已惠及2.6万户,金额达85.67亿元;乡村振兴贷款服务2.13万户,总额40.65亿元。

“90后”新农人韩明对此深有感触。返乡创立家庭农场后,他一心想用无人机“解锁”农业现代化,却因资金短缺犯了难。微山农商银行迅速响应,定制专属金融方案,助力他购置先进农机、升级种植技术。如今,韩明的农场里,无人机以每秒13.8米的速度掠过麦田,1分钟就能完成100斤施肥作业,实现了从播种到采收的全流程智能化。韩明称,他还组建起无人机植保队伍,业务版图拓展至周边县市。“金融夜校”里,农技专家的指导课座无虚席,让农户既有资金底气、更添技术信心。截至目前,该行发放的73.89亿元农户贷款正化作农资、智慧设备,在万亩良田上播撒着丰收的希望。

围绕产业链精准发力

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兖州农商银行紧扣农时,将金融服务嵌入春耕生产的每个环节。济宁红地种业有限公司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每年小麦收购季都面临资金周转压力。今年,1600多万斤小麦的收购资金缺口让负责人宁经理愁眉不展。兖州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问诊”,仅用3天时间,700万元专精特新贷款便精准“输血”,不仅解决了小麦收购难题,还为企业节省了融资成本。“这笔‘及时雨’既装下了农户的收成,也托起了企业的发展。”宁经理感慨道。兖州农商银行深耕“三农”领域,围绕产业链精准发力,让金融活水沿着产业脉络,滋养每一个涉农环节。

信贷资金与农业技术同频共振

3月的菏泽市巨野县田间地头,巨野农商银行奏响了特色农业振兴的“交响曲”。在万福种植合作社的果园里,施肥机械的轰鸣声与果农的欢笑声交织。“农商银行的300多万元贷款让我们能引进优质果苗、精准施肥,果实甜度提升了两个点。”该合作社负责人王成运喜笑颜开。在巨野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该合作社已发展出860亩苹果、340亩黄金梨的种植规模,带动周边200户农民实现“土地流转+务工”双增收。截至目前,该行支持大蒜、林果、辣椒等特色种植业贷款余额达5702.05万元。为破解传统种植技术弱、融资难的困境,该行联合农业部门打出“组合拳”。省农科院专家驻点传授水肥一体化、生物防虫等10项新技术,专属“福麟系列贷”“e系列涉农产业贷”等金融产品精准匹配需求。“整村授信+产业白名单”机制让信贷资金与农业技术同频共振。此外,“创业系列贷”助力农户变身电商达人,该行搭建的移动支付平台让巨野的大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触网出圈”,带动全县特色农业产值突破60亿元,季节性用工达6.5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活力。

从微山湖畔到兖州平原,再到巨野沃土,山东农商银行系统以金融之力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它们既是资金的“输送者”,更是农人的“同行者”,用金融“春雨”滋养每一寸土地,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勃勃生机,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