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微众银行营收首次下滑(图源官网)
近日,19家民营银行2024年年报已尽数披露。作为民营银行“一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众银行”)也交出了一份备受关注的成绩单。
2024年,微众银行继续领跑民营银行,实现总资产6517.76亿元、营收381.28亿元、净利润109.03亿元。不过,去年微众银行营收迎来了成立10年来的首次下滑,同时,该行还面临净利润增速放缓、大股东腾讯减持及消费者投诉等挑战。
营收首次下降
应对挑战谋出海新路径
4月30日,微众银行公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去年,该行资产规模达6517.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7%;实现营收381.28亿元,同比下降3.1%,实现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0.8%。净资产收益率为21.27%,较2023年下滑4.9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微众银行自2014年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营收下滑。同时,虽然该行净利润实现0.8%的增长,但其增长速度较2023年大幅放缓,2023年该行净利润同比增幅为21.02%。
事实上,近年来,微众银行业绩增速正在逐渐显现出疲态。2021年至2023年三个年度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35.76%、31.03%、11.3%,尤其是2023年增速下降近20个百分点,降幅明显,2024年则转为负增长。2021年至2023年,微众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87%、29.83%、21.02%,增速同样明显减缓。
尽管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但微众银行在19家民营银行中的“一哥”地位仍然不可撼动。从中国19家民营银行公布的2024年全年业绩来看,19家民营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87.77亿元,其中微众银行实现净利润109.03亿元,排名第一,占比达到58.07%,其净利润超过其余18家民营银行总和。
面对挑战,微众银行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在公司架构上,微众银行2024年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新设国际发展部,该部门或将用于布局国际业务。
此外,2024年6月21日,微众银行在香港设立科技子公司——微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众科技”),作为其境外业务管理平台,注册资本1.5 亿美元。据媒体报道,微众科技的业务主要在中国香港、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开展。
贷款业务遇瓶颈
资产质量承压
贷款业务一直是微众银行业绩的主要推动力。但在营收下降,净利润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微众银行的贷款业务增长也迎来了瓶颈期。
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359.7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18%。而在2023年末,微众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145.07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23.00%。相较而言,该行2024年贷款增速有所放缓。
同时,微众银行贷款结构存在“偏科”的情况,其个人贷款业务规模较大,2024年发放2166.84亿元,在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中占比为49.7%,这是该行个人贷款业务占比首次低于50%。
翻阅微众银行历年年报发现,2021年至2023年,微众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占比分别为60.54%、55.98%、54.89%,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尽管2024年占比跌破50%,个人贷款业务仍旧占据最大比例。
在个人贷款业务中,微众银行消费贷占比较高,经营贷款则相对较少。2024年微众银行发放的个人贷款中,消费贷2027.75亿元,占比达到93.58%,经营贷款只有139.09亿元,占比6.42%。不过,2024年微众银行消费贷规模有所收缩,较上年减少了5.53%。
近年来微众银行企业贷款占比也在持续上升,2024年该行发放企业贷款2155.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1.63亿元,同比增长18.18%,在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中占比49.44%。2020年至2023年,该行企业贷款业务占比分别为36.44%、37.19%、42.15%、44%。
此外,随着微众银行网贷客群的逐步下探、用户资质不断下沉,不良贷款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24年年报显示,微众银行的客户群体中,“微粒贷”逾82%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85%为大专以下学历,约18%的客户为“首贷户”;“微户贷”约25%的客户为无人行经营性贷款记录的“首贷小微客户”;“微业贷”民营企业占比近100%,年营收在1,000万元以内的客户比例超70%。
2020年至2024年,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0%、1.20%、1.47%、1.46%、1.44%。同时,该行不良贷款额也在逐年增加,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23.97亿元、31.67亿元、49.7亿元、60.41亿元和62.76亿元,五年间增幅达到161.83%。此外,微众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在持续下降,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13.99%、352.64%和302.90%,风险抵补能力减弱。
腾讯减持
多名高管超期任职
微众银行的诞生正值中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窗口期。作为首批民营银行试点之一,最大股东腾讯为其注入了互联网基因。
自成立以来,微众银行陆续推出了微粒贷、微业贷、微车贷、微众银行APP、微众企业爱普APP、小鹅花钱、微众银行财富+等产品,其中微粒贷依托腾讯旗下的微信、QQ两大社交软件,获得了不小的流量红利。
然而,去年,腾讯在微众银行的持股比例有所调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腾讯共减持8454万股,持股数量下降约6.7%,持股比例降至30%,此次调整后,腾讯仍然是微众银行最大的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监管部门将民营银行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设为30%,此前腾讯32.71%的持股占比略超规定上限,这次减持至30%或与该项规定有关。
除腾讯外,微众银行其他股东持股比例相对分散。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股东总数为18家,其中持股比例超过10%的有3家,超过5%的只有1家,剩余14家股东持股比例均低于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腾讯是微众银行第一大股东,但微众银行的高管成员中仅有2位来自腾讯。微众银行中来自平安系的高管更多,且担任要职。例如董事长顾敏、行长李南青等高管均有在平安任职的经历。
顾敏、李南青分别于2014年、2015年加入微众银行,分别担任董事长、行长职位,二人在任时间均超过9年。此外,微众银行常务副行长黄黎明、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自2016年加入以来,也已在副行长岗位上任职超过8年。
而原银保监会于2019年12月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关键人员任职设置7年轮岗期限,并对存量任职回避问题的整改给予3年过渡期,于2022年底结束。若按照该指导意见,微众银行的多名高管存在超期任职的情况。
被指暴力催收
未贷查询征信
“本人建行储蓄卡被微众银行强制扣钱9557元。分14次金额大小不等,最大金额8236.9元。此卡是工资卡,所有三方扣款都没绑定。”“微众银行于我未与微粒贷签约银行卡内私自划扣2笔7837.31元合计15674.62元,要求退款。”在业务增速放缓、主要股东调整持股比例及流量优势减弱的背景下,第三方投诉平台受理的涉及微众银行的用户反馈呈现上升趋势。
查询发现,截至5月6日,微众银行旗下的微粒贷APP在黑猫投诉平台中的累计投诉量已达4.6万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个人信息泄露、从未经授权的银行卡内划款以及未申请贷款情况下查询个人征信等问题。
“我发现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日查询了我的征信,查询原因是‘贷款审批’。本人确信这期间没有与任何银行达成贷款协议,没有申请过任何贷款。”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反映,微众银行在没有得到本人授权的情况下,以贷款审批为由查询其征信记录。
事实上,微众银行当前面临的挑战也折射出了民营银行面临的共性困境。
2014年原银监会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首批5家机构率先获批,开创了民间资本正式以独立主体身份进入银行业的先河。此后随着政策逐步放开,2020年无锡锡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19家民营银行,此后,未再新增民营银行。
联合资信3月30日发布的《2025年民营银行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民营银行普遍面临资产质量承压、盈利增速放缓、资本补充压力凸显等共性挑战,在利率市场化深化与监管趋严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洗牌进程或将加速。
来源: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