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一带一路”纵深推进的浪潮中,外贸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铿锵,但也面临着资金链与信用链的双重挑战。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以精准滴灌的金融智慧,为不同体量的外贸企业量身定制跨境金融解决方案,让金融活水真正为企业出海提供“强动力”。
山东一家企业是国内工程机械领域的“主力军”,其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遭遇“成长的烦恼”,海外订单账期长达数年,收汇风险与资金占用问题如巨石压顶。浙商银行济南分行闻讯而动,以“一户一策”的专业态度,为企业设计“跨境金融出口信贷再融资”方案:通过中信保出口延付合同再融资保险“兜底”,买断企业应收账款,将未来收益“变现”为即时可用的流动资金。
这一创新操作如同为企业打通资金“血脉”,不仅将收汇风险降至最低,更让原本沉淀在长账期中的资金“活”了起来。随着首笔中长期融资顺利落地,企业海外业务拓展速度提升30%,资金周转效率同比改善40%。企业负责人感慨:“金融‘组合拳’让我们既能‘走出去’,更能‘走得稳’。”
对于轻资产运营的公司而言,“有订单、缺抵押”曾是制约其“出海”的最大瓶颈。这家年出口额破亿的农产品外贸企业,因缺乏传统抵押物,长期在融资门槛前“碰壁”。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以“出口数据贷”为钥匙,打开了破解困局的新路径。依托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将企业10余年的出口数据“翻译”为信用资产,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授信额度。
“扫码申请、线上审批、随需而变”的数智化服务,让公司体验了一把“金融加速度”,首笔200万元授信当天获批。随着出口规模扩大,额度逐步提升至900万元。企业负责人坦言:“过去靠‘砖头’换资金,现在靠‘数据’换信用,轻资产也能撬动大市场。”如今,该公司海外市场已拓展至15个国家,年出口额同比增长50%,真正实现了“数据跑腿,企业快跑”。
从大型国企到中小微企业,浙商银行济南分行的跨境金融创新始终紧扣“精准”与“数智”两大关键词,一方面,通过“政策险+银行融资”的联动模式,为传统贸易场景提供全周期风险缓释;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将企业经营“软数据”转化为融资“硬通货”,破解中小外贸企业“信用孤岛”难题。
截至目前,该分行跨境金融服务已覆盖全省超1100家外贸企业,累计投放资金超40亿元,带动企业海外订单增长超百亿元。这些实践不仅为齐鲁大地的外贸企业装上了金融“引擎”,更勾勒出一幅“数据赋能、政策护航、银企共生”的跨境金融新图景。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当下,浙商银行济南分行正以金融创新为笔,在“一带一路”的蓝图上书写着“金融赋能实体、开放驱动发展”的生动篇章。当传统信贷模式与数字技术碰撞,当政策温度与市场需求共振,更多外贸企业的“出海”梦想,正借着这股金融春风,驶向更广阔的深蓝。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