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银发一族的“心家园”

2025-05-21 15:24:16

20250521140053270-14-712ae.jpg

作为中国“大城养老”的缩影,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大都市。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如何进一步破解老年人获取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的共性问题,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日,跟随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媒体调研团走进上海农商银行“心家园”,实地体验上海银行业聚焦“网点+社区”“金融+非金融”“线上+线下”探索打造的为老服务新模式。

银行开进老年人“生活圈”

网点应该开在哪里?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金融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把银行开进老年居民的‘生活圈’”是上海农商银行协同各级政府和基层社会组织打造赋能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将网点服务延伸到社区服务,将金融服务延伸到非金融服务的一项新尝试。

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全市首家社保主题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宝山大场支行前不久对外营业,专为附近的社区居民一站式办理金融账户结算和社保业务。了解到,依托“一网通办”平台,老年客户可在此轻松办理个人参保手续、养老保险个人权益记录查询、养老金卡(折)调整等个人高频社保业务,在网点实现社保业务就近办。

“金融为老”不止于网点内的创新服务。理发、磨刀、法律咨询、反诈宣传……走进位于杨浦区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上海农商银行“心家园”公益服务示范站,“人气十足”的热闹劲儿同样扑面而来。满满当当的各类公益服务摊位有序排开,吸引了不少家住周边社区的“老朋友”前来体验。

“根据老年人当前仍较为依赖线下物理网点与人工服务的特点,上海农商银行制定了高质量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建设机制,围绕硬件改造和软件服务两方面进行体系化建设。”上海农商银行副行长张宏彪介绍,聚焦构建特色化适老服务模式,该行积极打造“六专”服务特色,“包括专业的服务经理提供老年客户养老咨询和服务指导、以稳健为特色的专属金融产品、专设的服务渠道满足适老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类的专享配套权益、为老年人交流提供专门的活动空间以及专制的服务手册了解养老各方资讯”。

同时,围绕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该行以社区适老公益服务为圆心,创新推出“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通过示范站点与街道社区、园区建立长效资源联动机制,进一步满足周边社区长者需求,丰富生活场景、扩大服务供给。

“以杨浦区大桥街道‘心家园’公益服务示范站为例,我们充分结合区域居民爱好,打造沪剧文化特色,站点常年组织沪剧学习交流,传承海派文化;联动日间照护中心等合作伙伴组织非遗手工、中医问诊、‘农品惠购’等多元活动,于细微处满足社区长者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上海农商银行杨浦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上海农商银行“网点+社区”的四级服务矩阵在申城已初具雏形。集生活化服务、适老化用语、科技化辅具、社交化空间的“家门口”网点,让越来越多受限于“不知道、不会用、不敢问、不放心”的老年人,找到了有温度、有耐心的解决方案;社区内的“嵌入式”公益服务,则让长者们多了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从健康关爱、居家生活等选项中“点单”的“福利”,极大增强了社区助老服务的个性化和有效性。

服务送到长辈“舞台”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海市民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也希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上海,越来越多的长者选择回到“课堂”,在老年大学的“舞台”上开启新生活、展现新活力。

把银行开进老年居民的“生活圈”,也不忘把服务送到长辈们常去的“舞台”上。

聚焦化解沪上老年大学线上抢课、一课难求的供给不足,“社区+教育+金融”的为老服务新模式开始在申城多点开花。“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老年大学指导下,上海农商银行充分发挥360家营业网点、超1000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的资源布局优势,探索教学点共建合作。”张宏彪称,通过不断总结办学经验,2023年10月,“心家园”老年大学正式成立,成为上海市首家线下实体参与办学的金融机构。

“与上海农商银行共建教学点是我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一次全新尝试。”上海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课程互补、师资互通、教材互用、学分互认的校银合作模式下,双方共建的教学点已成功开办5个学期,开班80余个,通过联合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将教育服务延伸至远郊和社区,有效缓解了老年学习需求增长引发的报名难、学费紧。

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心家园”老年大学已在上海市开设100余个教学点,行内招募并评优选聘120名行员参与老年教育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助力超3000名银发学员学到新技能。

与此同时,该行还携手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市老年体育协会,先后举办“唱响心生活放歌心家园”老年合唱展演、“点亮心生活”摄影展,“舞动心家园”社区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为学有所得的“老年大学生”们进一步拓展社交会友、才艺展示、文化传承的交流舞台。

银行应该开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开在哪里,把银行开进长辈们的心坎里。”张宏彪表示,截至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已在全市开设千余家公益服务站,并在上海市16个行政区打造16家公益服务示范站。下阶段,该行将持续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老年友好型渠道建设,计划在2025年末建成10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