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拉开帷幕。
↑ 西博会上的农业智能装备展示。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府新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就在刚结束不久的西博会上,展现了自己在“一带一路”科技共建共享上的探索和成绩:2022年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装备科技发展国际联盟”,三年间,联盟已在老挝、柬埔寨、越南落地三个分中心,负责技术培训与农场对接,同时输送技术人才,让中国智慧农业在东南亚落地生根。
↑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家山地农业与智能装备科技发展论坛现场。活动主办方 供图
技术输出
展区里的“实战样本”与田间的“中国方案”
在刚结束不久的西博会现场,中国山地农机及智能装备备受追捧。
“你们的无人机运到海外,谁来组装?谁来进行驾驶培训?怎么进行售后?”在西博城装备展展馆内,联合国项目事务署采购人员详细了解农业无人机等农机设备后,一连向企业抛出好几个问题,并表达初步意向,“这些农机很适合一些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
成都朴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围满了咨询的人群,公司负责人指着正在演示的复合型机器人-H500介绍:“这款机器人可实现360°高精度建图、无死角障碍物检测,拥有400公斤的负数能力,轻松驾驭工厂各类转运工作,目前已经出口到多个发达国家。”
↑ 朴为科技相关产品在展会现场。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农业生产条件复杂,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短缺、作物种植效率低等共同挑战。而中国山地农机及智能装备凭借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等优势,在东南亚市场具有广阔前景。近年来,国内企业与东南亚国家在山地农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合作模式日益多样化。
“创新理念、系统化技术、国际化合作是智慧农业‘走出去’的‘中国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设施农业人工智能控制团队首席马伟研究员在会议分享了越南、柬埔寨的种茶技术输出经验,在他看来,“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很务实、很接地气的,也很适合这些国家的农业情况。”
↑ 西博会上展出的现代智能农机。
越南优质的土壤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拥有多个优质特色茶区。自2020年以来,马伟团队在越南积极推进当地茶园实现标准化管理,实现前期栽培,中期修剪、施肥到后期采收的系统化管理,“通过科学修剪、开沟施肥(深度达12~14厘米,较传统增加4~6厘米),减少施肥等技术指导,有效解决了农药残留问题,提升了茶叶品质,让茶叶生长更加均匀,采收期缩短,劳动力大大降低。”截至目前,相关技术在越南及柬埔寨推广面积约20万亩。
在柬埔寨,面对其粗放式生产导致的产量低下问题,马伟团队另辟蹊径。推广“smart farmer”智慧农场模式实现当地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截至目前,茶叶采收、分级等装备与技术先后在柬埔寨、越南等地进行推广示范,累计销售技术和装备产值折合人民币1700万元。
“因地制宜”的技术改造,让中国智慧农业在东南亚落地生根,也为农业智能装备“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联盟协作
构建国际合作新生态
技术“走出去”是一方面,还可以把他们“请进来”。早在2022年,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装备科技发展国际联盟”,强化培训、教育、学术、科研及文化交流。
↑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家山地农业与智能装备科技发展论坛开始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专家、企业等代表到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的国家垂直农业工程中心参观。活动主办方 供图
此次会议上,来自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尼泊尔等国家的8位专家可以说都是带着“目的”来的。5月26日早上8点过,老挝北部农林学院院长Outhai Soukkhy提前到会场,与同行交流寻找科技合作机会;泰国农业部园艺研究所清迈皇家农业研究中心主任Orathai Wongmetha在会上提到,泰国亟须通过AI、机器人等技术发展智能农业;柬埔寨理工学院EangKhyEam副教授则重点关注灌溉用水技术……
让他们欣喜的是,中国农科院都市所、四川农业大学等国内专家现场分享了农业机器人、无人机、运输、饲喂等智能装备的最新研究成果。
“前期我们已经举办了两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装备技术培训活动,取得一定合作基础。”马伟表示,此次会议为沿线国家在山地农业与智能装备领域搭建了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将增进互信,推动农业智能化转型、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销对接,加速四川山地农机装备及企业“走出去”,推进四川企业出川出海。
Outhai Soukkhy在会上介绍道,联盟已培养8名国际留学生(覆盖老挝、柬埔寨等国),不少学生正在申请中。留学生回国后成果显著:老挝学生Vanaleth完成“无人机3D建模与飞行气流仿真研究”;柬埔寨学生Rachana搭建“水质监测无人船平台”;学生Yoeng设计的“水下无人作业机器人”发表于《CFD Letters》期刊(2024年)……此外,联盟还牵头举办2期线上培训班,累计2万人参与。
三年来,联盟已在老挝、柬埔寨、越南落地三个分中心,负责技术培训与农场对接。上个月,马伟团队在柬埔寨筛选10个“SmartFarm”示范点,“我们计划在2025年拓展至缅甸、泰国、土耳其、沙特,进一步推广智慧农业模式。”
↑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家山地农业与智能装备科技发展论坛现场。活动主办方 供图
从西博城的装备展台到越南的智慧茶园,四川的农业技术经验正通过“硬科技输出+软实力培育”的双轮驱动走向世界,一幅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全球图景正徐徐展开。
来源:天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