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农信千阳农商行:链式金融赋能千阳苹果产业,从“田间育苗”到“品牌出海”的蜕变

2025-07-08 14:49:14 作者:聂锦涛

本网讯 在宝鸡市千阳县矮砧苹果示范园里,万亩果树新芽吐绿。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千阳农商行以金融“活水”构建起苹果产业全链条服务闭环,让“红苹果”真正变成助农增收的“金苹果”,书写着陕西农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702155302892-54-87d25.png_scale.png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全链条服务破局产业痛点

“从建园到摘果,千阳农商行的贷款跟着生产周期走,去年我扩种20亩瑞香红苹果,200万元“苹果贷”三天就到账。”种植大户王某的账本里,记录着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千阳农商行针对苹果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创新推出覆盖“苗木繁育-大苗建园-采收贮存-销售加工”全链条的信贷产品体系:面向种植户的纯线上“秦V贷”实现50万元额度,“手机一点即得”,服务龙头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最高可达1700万元,联合财政部门推出的创业担保贷款更让小微企业享受100%贴息政策。

截至目前,千阳农商行累计发放苹果产业链贷款1.37亿元,支持481余户果农、20家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闭环。在木美土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分选车间,刚下线的苹果通过农商行支持建设的冷链物流体系,可保鲜存放8个月,溢价率提升30%以上。“金融支持让我们的产业链每一环都有了‘安全阀’。”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服务模式创新升级,专营化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

走进千阳县草碧镇“苹果贷”专营网点,墙上的“金融服务明白卡”详细标注着贷款流程:“提交申请→金融顾问上门→1~2个工作日办结”。千阳农商行将12个网点打造为苹果产业专属服务站,40余名金融顾问分组行动,携带移动终端走村入户,实现“贷款申请不出村、资料收集不出户”。这种“线下网点+线上平台+上门服务”的三维模式,让果农李某感受到了便利:“去年秋收急需资金,客户经理连夜用手机APP 帮我办了40万元“乡村V贷”,没耽误苹果入库”。

为破解“担保难”问题,千阳农商行与“省农担”“市中小担”“县创业担保中心”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创新推出合作担保模式,彻底解决“担保难”问题;针对“融资贵”痛点,实施差异化利率定价,对规模化种植户执行最低当期LPR基准利率,针对小微企业减少报表审计,主动承担评估费、登记费等费用。数据显示,通过系列降本措施,苹果产业主体综合融资成本较市场平均水平降低2.2个百分点,年节约财务费用超400万元。

政银企协同赋能,产业基金担保激活发展动能

“金融机构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千阳金融监管支局局长李征宇在融资座谈会上的发言,道出了政银企三方的共识。千阳农商行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出台《苹果贷全额贴息贷款实施方案》,共带动391余户经营主体获得贴息贷款9515万元;正在探索的“产业基金担保”模式,将把苹果企业贷款纳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池,预计可撬动信贷资金1.5亿元。

在华圣果业的智慧农业基地,无人机巡园、物联网监测等数字化设备正在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农商行不仅给钱,还帮我们对接科技资源。”企业负责人指着新建的数字农业展厅介绍,该行在信贷支持之外,定期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去年已举办12期“田间课堂”,惠及农户800余人次。这种“融资+融智”的服务模式,正推动千阳苹果产业向“矮砧密植、智能栽培、品牌营销”的现代化路径迈进。

从秦岭北麓的苗木繁育基地到中东迪拜的高端水果市场,千阳农商银行以链式金融服务编织起苹果产业的全球化发展网络。如今,全县建成亚洲最大的矮砧苹果育苗基地,年出圃优质苗木3000万株,不仅供应全国20余个省份,更远销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千阳苹果”通过农商行支持搭建的跨境电商平台,2024年出口量突破1.2万吨,高端市场售价较国内翻番。

在海升集团的智能分选车间,贴着“中国千阳”标签的苹果正通过冷链专列发往东南亚,企业负责人指着分拣线上的溯源二维码介绍:“农商行创新的“产业链金融 + 数字赋能模式,让每颗苹果都有了数字身份证”,品牌溢价提升40%以上。”这种从“田间育苗”到“品牌出海”的全链赋能,不仅让千阳苹果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更打造出可复制的“金融+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样本。

从黄土高原的特色产业到走向世界的农业品牌,千阳苹果的蜕变之路,正是陕西农信以金融创新助力乡村产业升级、践行“服务三农”使命的有力印证。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