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天津职业大学的一间教室内,各种语言交错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偶尔传来机器运转的声响,氛围如室外的骄阳般热烈。
随着实时翻译软件将中文快速转换为哈萨克语,15位来自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的教师与天津职业大学的老师积极互动。这是为即将启用的哈萨克斯坦第二家鲁班工坊打造的师资培训活动。
鲁班工坊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典范,通过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经验,为合作国家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2016年,中国在泰国建立首个海外鲁班工坊。如今,中国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4家鲁班工坊,其中10家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
2023年12月,由天津职业大学与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共同承建的首家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投入试运行,培训约400名学生,聚焦运输设备及技术专业。
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李国辉负责该校哈萨克斯坦第二家鲁班工坊的建设工作。据李国辉介绍,此次培训根据哈方需求量身打造,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为期近四周的师资培训,即6月23日开班,持续至7月16日。
李国辉表示,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农业、智慧矿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存在较大的人才需求,而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相对成熟,可以帮助哈萨克斯坦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当地产业发展。
来自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的教师古尔丹·乌柳科娃(Gulden Ulyukova)表示,此次培训开设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工业互联网安全4门课程,将成为推动哈萨克斯坦技术教育的良好契机。
拉马赞·萨德瓦卡索夫(Ramazan Sadvakassov)同样来自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也是参与此次培训的学员之一。他说,将在回国后把此次学到的最新现代化知识和技术,包括无人机、机械臂、人脸识别和物体识别技术等,分享给他的学生,助力哈中未来的交流。
鲁班工坊正在从渤海之滨走向世界,成为促进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李国辉表示,鲁班工坊不仅将中国前沿技术带到了合作国家,促进当地发展,而且培养了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使者,为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力量。(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