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从填补空白到创新构建覆盖610万人的“1+3+21”长护险经办服务网络,再到打造“保险+医养+照护”全链条养老保障生态圈,不断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践行“金融为民”理念,铺展出一条“金融精度+民生温度”的养老保障之路。
多重防护织网
托底“银龄”尊严
在津南区双桥河镇,徐先生摩挲着两张单据,百感交集:一张是社保报销单,因左股骨骨折手术花费4.1万元,自付41%;另一张是“银龄安康”理赔单,则将实际负担降至8%。
这张极大缓解徐先生家庭负担的“银龄安康”理赔单,源自2007年中国人寿寿险与天津市老龄委的创新之举——全国首个老年专属保险“助老健康御险”。“助老健康御险”升级为“银龄安康”后,新增了疾病医疗保障,累计惠及超566万人次,近3年赔付近4000万元。
更大的制度性突破发生在失能照护领域。“10天建成市级服务中心,7天签约55家护理机构。”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总经理杨绍欣表示,2021年4月,该分公司中标天津长护险主承保资格,“这张覆盖全市‘1个市级中心、3个片区中心、21个分中心’的保障网,如毛细血管般延伸。2024年支付基金1.07亿元,惠及8000名重度失能者”。
在南开区,失去自理能力的李女士享受长护险待遇,在每周3次上门的专业护理下,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显著改善;在汉沽区,刘先生高位截瘫多年,长护险不仅减轻了子女照护负担,更通过系统培训,让家属成为合格的“亲情照护员”,实现“自己守护亲人”的愿望。
“我们正推动从‘单一产品’到‘生态共建’的跃升,联合政府、社区、医疗机构,打造‘政府+企业+社区’的养老保障生态圈。”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团体业务部总经理刘启东说。
跨越养老鸿沟
普惠金融润城乡
7月的宝坻区前槐村酷暑难消,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为村民解答养老险方面的疑惑。
“赵先生发生意外,住院票面费用2.9万多元,医保报销1.6万元,老年意外险报销1.1万元,另加住院津贴480元。”工作人员讲实例、摆数据,通俗易懂,让村民们恍然大悟。
“村镇老人最关心‘钱袋子’安全和实际报销,城市老人则更多关注服务品质和资产保值。”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个险企划部副总经理项敏分析道,“针对差异,我们采取精准施策。在村镇,深入集市、村委会,用身边案例通俗讲解;在城市,社区讲座、专家咨询侧重财富规划。”
从村镇到市区,品质养老焕发着银发价值。在“国寿嘉园·乐境”,来自北京的王女士说:“这里对从北京、河北、内蒙古来养老的人每月补助600元,我住得既安心又开心。”在天津,这座植被覆盖率达45%的养老社区,成为城市养老新标杆。
董先生申请门球场获批,折射出对长者需求的极致尊重;焦先生从入住前拧不开杯盖到现在可以做26公斤的康复器械,“康养+医养”正从“风险兜底”衍变为“全周期守护”。
“从‘单一产品’到‘生态共建’,我们构建的是‘政府+企业+社区’的养老保障生态圈。”刘启东说。
今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主题是“爱和责任,保险让生活更美好”。“保险如何让生活更美好,首先要跨越服务‘鸿沟’。”项敏说,“无论是村镇老人的‘保本安心’,还是城市长者的‘品质养老’,核心都是通过适配的产品和触手可及的服务传递‘爱和责任’。”
责任铸就温度
细节丈量民心
为了普及保险知识,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金融知识流动宣讲团”出现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在武清区,深入乡村,用土话、白话讲解保险常识,用村民听得懂的故事识破骗局;在静海区,用真实案例提醒老人警惕非法集资,护住辛苦攒下的积蓄。
“我们用心去填平那些认知沟壑,为的就是给‘银龄’筑起金融安全堤坝。”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支公司消保投诉联系人徐静说。
当“银龄安康”缓解了徐先生的燃眉之急,当长护险守护了李女士的生命尊严,当宣讲团为武清区寺各庄村的刘先生拦截了理财诈骗,“金融”便不再是冰冷的词条,而是照亮百姓暮年的光。这束光,承载着“爱和责任,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这束光,为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增添注脚;这束光,温暖着津沽大地,也照亮着中国式养老的未来之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马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