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台风“丹娜丝”及季风气流叠加影响,厦门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袭击。暴雨预警信号一路攀升至最高等级红色,单日降雨量突破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城市多个区域内涝严重,交通受阻,人民生命财产面临严峻威胁。
对此,厦门金融监管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第一时间吹响防汛救灾“集结号”。召开汛期金融服务专题会议,从灾前预警及风险排查、灾中应急响应、灾后快速理赔等关键环节作出周密部署,建立逐日理赔进展跟踪机制,确保极端天气下金融服务“不断档”、响应“重效率”、关怀“有温度”。
筑牢应急响应“主心骨”
厦门金融监管局强化统筹协调,构建联动格局,主动融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管理、交警、街道、社区等多部门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形成防汛救灾合力。特别在巨灾保险领域,广泛发动基层网格力量,确保受灾群众报险求助渠道畅通无阻。
该局前置风险减量,筑牢防灾堤坝,未雨绸缪,指导辖内财险机构在暴雨来临前精准发力。全行业累计向市民推送暴雨、强对流灾害预警信息148万条;配合交管部门对易积水路段、涵洞巡检58人次;引导1008台停放在低洼地带的车辆安全转移;针对沿海、低洼等高风险区域客户开展实地风险排查316次,发现并提出整改建议379条,最大限度将风险化解在成灾之前。
厦门金融监管局畅通绿色通道,力保理赔高效,明确要求行业简化理赔流程,强化救援力量配置,充分运用预赔付机制,集中资源打好理赔攻坚战,确保受灾群体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
在厦门金融监管局指导下,厦门保险业迅速从日常运营切换至“战时”状态。截至7月18日12时,辖内保险机构接到暴雨相关理赔报案3143件,估损3783万元;完成赔付1072件,赔款783万元;投入一线查勘救援人员283人,派出查勘救援车辆512台次。
织密抢险救援“保障网”
暴雨如注,险情就是命令。在厦门金融监管局指导下,各保险机构纷纷亮出“科技利剑”,优化服务流程,将“风险减量”理念贯穿始终,筑起一道坚实的“金融堤坝”。
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依托“鹰眼”系统精准预测灾害影响范围,自动触发预警信息1.2万条,提前部署救援资源;英大财险厦门分公司多渠道、高频率推送预警信息和防灾避险指引,并在暴雨前联合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太保产险厦门分公司运用“风险雷达”平台,对重点客户、标的和重大项目进行灾前巡查,提供专业风险处置建议。
面对同安区水稻大面积倒伏灾情,人保财险厦门市分公司农险团队启用无人机航拍和“耘智保”线上系统,仅3小时便完成传统方式需两天的查勘量,精准锁定损失。
彰显巨灾保险“厦门温度”
灾害无情,保险有爱。在抗击强降雨灾害过程中,厦门市巨灾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制度,在厦门金融监管局直接指导下,由共保体成员单位全力推进,以其覆盖广、响应快、赔付高效的特点,成为受灾群众的坚实后盾,深刻诠释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厦门巨灾保险共保体全方位拓展理赔宣传渠道,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密集推送理赔指南;充分发挥各区、镇街、村居灾害信息员和网格员“神经末梢”作用,深入基层广泛宣传报险途径和保障内容,确保受灾群众“知保险、懂理赔、会求助”;迅速开辟巨灾保险理赔绿色通道,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大力简化流程,推行快速报案模式,承诺“与时间赛跑”。最快一笔巨灾赔款在资料齐全后仅半小时即支付到账,让受灾家庭第一时间获得修缮房屋、安置生活的急需资金,有效缓解了灾后焦虑情绪。
截至7月18日12时,巨灾保险接到报案1043件,所有案件均顺利对接,赔付工作紧张有序推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鲍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