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慢性病人群患病率增高,并呈现经济负担重、人群广、压力大、共病多、管理难等特点,慢病防控与慢病人群的医疗健康保障面临巨大挑战,深入研究并推动慢病人群健康保障的发展尤为迫切。近期,由北京群畅健康管理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联合编著的《中国慢病人群健康保险保障创新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病患者超4亿人;2019年因慢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国家医保局数据亦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抑郁症四大慢病支出占医保基金支出超九成,家庭支出占其收入四成以上,是造成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首要因素。
“我们聚焦慢病人群在‘社商融合’‘医险协同’两个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健康保险保障专项课题研究。”北京群畅健康管理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远盟康健集团副总裁袁野指出,课题围绕老龄社会背景下慢病人群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和健康管理服务创新,在慢病管理标准化研究、慢病早期干预、慢病营养管理、生活方式医学应用等领域进行了系列探索和示范应用,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支付体系、形成更多更好研究成果、提高慢病人群保障水平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
《报告》分为总报告、研究报告、专题报告三大板块,集中体现了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以面向保险公司、科技公司、医院医疗机构等主体开展“慢病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调研访谈中获得的大量翔实资料和专业论述为基础,分析我国慢病健康保险创新的底层逻辑和慢病人群健康保险的发展价值及趋势特征,剖析我国慢病健康管理、慢病健康保障、慢病健康保险市场、慢病健康保险责任与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揭示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痛点,并基于海外市场通过高效的政企合作、带病体健康保险产品创新以及科技驱动带病体健康保险业务等慢病保险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报告》集纳了慢病人群健康保险保障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主要包括:对于慢病防治和保险保障领域政策法规的深入剖析和解读;对慢病人群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探索性研究;对发挥科技创新效能,助力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简化投保、理赔、风控等业务流程,改善客户体验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对采取科学运动、营养管理、早筛早诊等措施改善慢病人群健康状况的专业观点和详细论述。
袁野表示,相信随着课题研究持续深入和系列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将吸引更多机构、企业和个人,以共同推动我国慢病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模式更加多样,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谭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