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北京遭遇连续强降雨。据《北京日报》报道,多位市民反映小区周边道路积水。尤其在“七下八上”的汛期,让市民出行心里“七上八下”。
据报道,丰台端礼著小区一下雨就成了“孤岛”,门前的路不仅破,连排水箅子都找不到,居民只能蹚水出行。大兴长丰园小区旁的芦花路南段,一下中雨或大雨就严重积水,常常没过行人小腿肚,老人害怕出门,雨天得提前买菜备着。
相较重大灾情,路面积水似乎算不上大问题。但作为城市毛细血管的道路,既跟市民生活紧密相关,也关乎极端天气下的抢险救援效率。小区周边道路积水,居民出行深一脚浅一脚,要是踩上碎石、踩进沟坎还有安全隐患。不仅如此,一旦积水水位过高,还可能倒灌进小区,威胁居民财产安全。居民遇到就医等紧急情况,积水道路更是给生命安全添堵。
多年来,北京在积水道路治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改造易积水点位成效有目共睹。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逐步开展管网更新改造,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高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比重等。但小区周边道路多如牛毛,每条道路设计方、施工方、养护方各有不同,如果存在前期规划滞后、维护不及时、多头管理等问题,难免还有部分道路每到汛期陷入积水之中。比如,有的路段缺乏排水设施,积水能没过机动车保险杠;有的雨箅子比路面高,非机动车道上易存水,居民骑行被迫“乘风破浪”……
汛期当然要紧盯降雨量大、隐患多的地方,但也不能忽视小区周边的积水路段。整治每一条积水路段,既是为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打补丁”,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体现。近期暴雨频频,积水道路管理方亟须做好预案,及时排查清除积水。更重要的是,各部门要互相协作,列明积水道路台账,尽快拿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从源头打通积水堵点,不让小区周边道路成为“洼地”,不让居民在汛期蹚水而行。
(来源:北京晚报)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