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陈家滩村:三管齐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8-20 10:23:04 来源:城市金融报

20250819143321283-7-d9d95.JPG_scale.jpg

记者 樊锐祥

日朗云盛,环山拥水,在西安市东南一隅——蓝田县普化镇陈家滩村,这里正塑造着崭新的变化:道路基建改换了新面貌,废置建筑获得了新生命、百亩稻鱼孕育了新机遇,他们正着力擘画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治理好、乡风和、集体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蓝田县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阶段,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出台了《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意见》,通过强基础、育产业、树乡风等举措,探索打造了乡村振兴的“蓝田样板”。

改换新面貌:厚植生态底色,夯实基建根基

陈家滩村坐落于镇政府以南2公里,全村9个村民小组,550户2060人,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近年来该村坚持村镇联动,厚植生态“底色”,为乡村肌理改换了新面貌。

img2 

强基建通脉络。争取资金270万元,硬化道路5000m、铺设砂石路100米、加固拱水坝50米、新修灌溉水渠1100米,激活水利“主动脉”;计划提升村委会广场800m、七组广场500m,让“小阵地”变身村民活动“大舞台”。

优生态提颜值。争取全县高质量发展项目资金330万元,建设旅游景观节点及生态停车场,实施2000m植绿工程,完成525户户厕改造(改厕率95%),铺设一、四、六组污水管网,为乡村旅游留足“待客空间”。

建机制创宜居。突出“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推行“扫干净、提整齐、清污淤”常态化整治机制,今年来累计动员群众100余人次,清运垃圾40吨,全域清理“三堆五乱”卫生死角,人居环境持续提质。

赋能新生命:盘活闲置资产,激活民宿经济

陈家滩村加大盘活闲置资产,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先后建成“水麓蓝山”“水陆缘居”“方若•谷仓集”等民宿,打造高端民宿集群,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5万元。

img3 

以方若•谷仓集为例,该项目前身为废弃学校,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基本布局,整体建筑形式以希腊圣托里尼风格为灵感,依托秦岭生态与关中田园风光,将地中海浪漫风情与乡村质朴生活完美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圣托里尼美学×关中田园生活”度假体验。

在方若•谷仓集,店长杜波介绍道,这里不止于宿,更在于生活方式的呈现,项目配套独立的谷仓集山食餐厅、谷仓集coffee&bar、山景露台、庭院儿童泳池、百亩稻田、有机菜地、户外草坪、观景荷塘,住客可以在这里吃特色农家菜、享悠闲下午茶、充分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陈家滩村将废置学校改建为民宿,让它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继续发挥作用,赋予了其新生命。

孕育新机遇:创新稻鱼共生,凝聚发展合力

不仅如此,陈家滩村还沿水陆庵旅游大道东侧打造百亩稻鱼共生农文旅体验区,构建“田成方、渠相通、景相连”的田园综合体,预计年产大米3000斤、莲菜2000斤,年产值达20万元,实现“一水双收、一地多赢”。

img4 

同时,促进农旅融合激发动能,串联民宿体验、农事采摘、文化研学等业态,让游客“春赏花海、夏戏碧水、秋品稻香、冬观雪景”,形成“景村一体、主客共享”的发展格局。

“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前不久,陈家滩村党支部书记郭永州还赤脚站在水田里,手中稻苗插得又快又齐。吸引了全村老少围观:退休老党员带着孙子送来了凉茶,返乡创业青年开着农机帮忙平整地块,妇女们在田边支起遮阳棚、准备午餐……

陈家滩村创新打造稻鱼共生,为村里带来了财富,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

陈家滩村以生态为笔、以改革为墨,在基建提质中夯实根基,在闲置盘活中焕发新生,在稻鱼共生中孕育希望。从硬化道路到民宿集群,从污水管网到田园综合体,村民共治共享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有绿水青山的底色,更涌动着产业兴旺的活力,一幅"村庄美、百姓富、集体强"的乡村振兴图景,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