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先行区建设“新引擎” 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贡献延安果业力量

2025-08-20 12:46:14 作者:白延峰

本网讯  8月19日上午,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再增新光、再添浓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出席发布会并作相关介绍。

今年以来,延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支持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体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总抓手,紧扣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五大工程”“四大体系”“三大平台”建设,聚焦全产业链重点环节和短板弱项持续攻坚突破,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聚力“三品一标”提质量,产业基础更加牢固

扎实推进“三品一标”建设,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狠抓品种培优。加大以吴起楸子研发为核心的新品种(砧木)选育力度,在延安苹果试验站建立吴起楸子+秦系列品种试验基地72亩、964株。引进现代苗木繁育企业2家,新建百亩以上规模化苗木繁育基地1250亩,累计达到2350亩,完成115%,栽植幼苗200多万株。积极推广新优品种,发展秦脆、瑞雪、维纳斯黄金等8.9万亩。二是狠抓品质提升。加强示范引领,统筹推进25个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51个高质高效果园建设。加快更新改造,改造果园18.1万亩,完成181%。去冬今春增施有机肥429.1万吨,实施绿色防控201.6万亩。完成果实套袋278.6亿只、阳光果5亿多只,预计苹果总产量530万吨左右。三是狠抓品牌打造。延安苹果“十上”天宫。延安苹果新品牌符号及包装授权使用快速推进,81家已授权企业中19家企业制作出新包装8款、16.1万个,焕新延安苹果品牌专卖店门头15家,完成75%,制定形成延安苹果“商品标准”。在热门景区、办公场所、市政设施设置广告牌106块、海报38个。“2025第十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暨陕西(延安)果业品牌发展成就展”八月在延安举办。四是狠抓标准化生产。加大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精细化修剪300多万亩、“3332”栽培模式9.9万亩。集约化经营“以株代亩”模式被市委列入《2025年领导牵头推进重大改革工作方案》,新推广1.02万亩,累计达到6.3万亩。

二、聚合“三链同构”促发展,三产融合更加紧密

坚持以提升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水平为路径,推动全产业链融会贯通、提档升级。一是优化提升供应链。加强预冷库和冷气库建设,全市在建预冷库0.51万吨,冷藏(气调)库3.2万吨,完成102%、106.7%。全面开展预冷、贮藏、分拣、加工等产后处理示范,创建苹果高质量示范工厂30个,苹果采后处理中心24个,省级苹果预冷示范点16个。二是拓展延伸产业链。培优培强龙头企业,新增农业(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苹果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1家。加快现有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力度,延长县苹果汁和苹果酒项目开始试运行,富县安德利果汁加工技改工程基本完成。加强关联企业引进与培育,新增建设关联产业企业9家。深入推进果游融合,在国家文旅部网站发布果游精品线路2条,创建“科普+果游”综合示范园区7个。三是全力打造价值链。组织企业参加了2025海南国际热带水果产业博览会暨全国春季农产品交易会、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20届哈萨克斯坦国际农业展、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览会、洽谈会。

三、聚焦“风险防范”谋长远,防灾体系更加完善

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生产、经营风险,健全完善产业防灾减灾体系,增强产业发展韧性。一是完善防灾设施标准。完成延安苹果种植、产量、品质、主要气象灾害等区划结果制图9幅、区划报告2份。联合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制定的《苹果气候品质评价》标准。国家级(延安)人工影响天气外场试验基地正式启用。增加微型智能气象站78套、果园温湿观测仪270套。完成地面防雹作业点标准化升级改造6个,防雹作业点电子围栏42个,视频监控建设75个。二是强化精准防御能力。市、县两级组建9个防冻技术服务指导组、7个果园抗旱服务工作队及849支7522人的镇村服务队,全力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将不利天气因素影响降到最低。针对花期冻害,组织挖建(购置)防冻坑、桶、器421.7万个,储备熏烟物资174.3万吨,全市仅0.37万亩果园出现轻微受冻。多措并举防御干旱、冰雹灾害,实施果园节水灌溉68.8万亩,地膜、地布、秸秆、杂草等覆盖保墒67.3万亩,搭建防雹网5.2万亩。三是加大保险支持力度。持续扩大各类苹果保险覆盖面,印发《2025年延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2025年创新型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将苹果种植险市级财政补贴比例提高至10%。截至6月底,实施苹果种植险面积56万亩、价格指数保险1万亩,拟开展苹果“保险+期货”11.6万亩。

四、聚能“科技项目”强根基,产业支撑更加强劲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项目建设为抓手,人才培育为基础,全方位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强化全链条科技创新。成立延安苹果研究院,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0个,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研发出3款苹果深加工产品并达成成果转化协议。聚焦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攻关,申报省科技厅“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苹果类项目29个。围绕延安建设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46个申报项目已完成专家评审答辩。二是谋划争取项目支持。国家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落地实施,三年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实施苹果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22个(新建项目13个,续建项目9个),总投资30.95亿元,实际使用资金7.96亿元。

五、聚集“政策要素”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抢抓中省支持延安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强化多元化投入保障和多要素政策配套。一是压实工作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召开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领导小组系列会议、现场推进会,全面安排部署2025年先行区建设工作。制定印发《2025年延安市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工作要点》,细化年度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清单,夯实责任落实。召开市委书记、市级分管领导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延安苹果研究院、老果园挖建、项目争取、品牌宣传等重点工作,全市形成高位推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产业标准体系。编制印发《延安苹果种植及老园挖建规划(2025-2027年)》,着力解决苹果科学区划种植及老旧果园更新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弥补苹果产业地方性法规空白,启动了《延安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起草,年内颁布实施。完成《延安市“十五五”现代果业规划》(初稿)和《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五年行动方案(2026-2030)》(讨论稿),将为未来五年果业发展和先行区建设提供方向指引、行动路径和实施保障。三是用好金融服务工具。加大信贷支持力度,6月末,为2.82万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果业贷款43.39亿元,发放苹果产业支农支小再贷款5.8亿元。推荐9家涉果企业申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首个市级创新险种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在洛川县和吴起县落地实施。


责任编辑:延安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