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雍城古韵奏响千年秦调,凤酒醇芳漫卷盛世歌谣。这片曾经见证穆公称霸、始皇加冕的历史厚土,如今正以全力打造"一区四城"为总体目标的崭新姿态,勾勒出一幅古韵悠长与新动能奔涌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在9月4日召开的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凤翔区专场上,一系列扎实数据亮出优异成绩: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4亿元,财政收入7.3亿元。"十四五"以来,超额完成11项规划发展指标,人均GDP达到78870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26亿元、年均增长10.2%;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005万元;实施重点项目392个、总投资2077.5亿元,白酒产业营收突破148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累计160亿元......成功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的城市新区,正以昂扬姿态在宝鸡高质量发展版图中书写"凤翔篇章"。
项目引擎强劲轰鸣:签约投资双高增 重大项目强支撑
凤翔区始终秉持“一切工作项目化,动员一切抓项目”的理念,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五年来共实施“十四五”重点项目392个、总投资2077.5亿元,涵盖传统产业升级、能源化工、先进制造、创新驱动、文旅融合及城乡基础设施六大领域。全过程实施“保姆式”服务,精准发力,强力推进。
近年来,全区建成投用项目800多个,完成投资超400亿元,争取中省市资金109亿元。招引项目83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2个、5亿元以上19个、10亿元以上15个,到位资金651.46亿元。2025年全区187项重点工程开工率达86%,完成年度投资72.9亿元,为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众多重大项目纷纷落地生根,西凤酒3万吨制曲、柳林酒业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用,这些项目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明珠,镶嵌在凤翔这片热土上,照亮了其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工业转型蹄疾步稳:企业数量扩规模 新兴产业提占比
工业强区战略成效显著,围绕白酒、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链,系统打造西凤酒城、长青化工园、科创生态新城三大工业集聚区。2024年,白酒产业链营收达148亿元,西凤酒品牌价值跃升至3336.83亿元,同比增长4.8%;能源化工产业实现营收63亿元,装备制造产业营收4.5亿元。
西凤酒城核心区面积达10.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58家,涵盖基酒生产、包装配套、物流销售全链条。长青工业园区聚集能源化工企业43户,缔都医药、渭河气体等企业形成绿色循环产业体系。科创生态新城引进关中工具、博一传导等45家企业,高性能丝锥、吨级液氢无人机等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农业发展量质齐升:粮食安全筑根基 特色产业富农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凤翔区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全区构建苹果、高粱、红薯、大葱+劳务经济“4+1”特色产业体系,建成省级“凤翔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凤翔苹果”年产量突破30万吨,品牌价值超2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6.6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0%,粮食产量稳居宝鸡市第一。
聚焦白酒配套农业,发展高粱种植3.5万亩、大麦2000亩,打造凤香型白酒专用粮基地。“虢王红薯”获国家绿色认证,“长青大葱”秧盘育苗规模居西北第一。创新“公司担保+银行贷款+财政贴息+保险兜底”金融支农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达160个,2024年实现收入1.2亿元。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设立“智慧农业科技小院”,推广水肥药精准调控、低空遥感等科技应用。
文旅融合焕发活力:融合升级强品牌 游客收入双提升
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凤翔区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千年雍城"焕发新生机。凤翔深度挖掘秦雍文化、凤酒文化、苏轼文化、民俗文化“四大文化”,实施大秦雍城博物馆、六营非遗传承人之家、雍州夜市等项目。东湖晋升国家4A级景区,雍城湖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凤酒酿酒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累计接待游客2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打造“秦凤路西府风情”“西凤酒城白酒文化”两大核心商圈,成功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红西凤酒首次出口澳大利亚,贸易进出口完成全年目标151%。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更新扩规模 乡村整治焕新颜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凤翔区加快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推动城乡面貌"颜值""内涵"双提升。凤翔以撤县设区为契机,实施城市风貌提升工程,47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成投用,81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20.3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接续推进。秦凤路、东大街焕新提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1%,垃圾清运率达95%。宝鸡(凤翔)机场全面开工,银昆高速、菏宝高速路网优化,关环高速、G244等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从25.4%提升至26.1%。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支出占比稳高位 居民生活增福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凤翔区坚持85%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累计达120亿元。凤翔实施稳就业“十大行动”,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万人次。投入7.3亿元实施职教中心迁建等12个教育项目,高中招生率提升至77%,教育质量稳居全市第一。医疗惠民服务全面推行,区医院3号住院楼、老年公寓即将投用。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所、农村幸福院165所、普惠托育机构14所,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亿元。公共文化服务持续优化,入选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未来,凤翔区将继续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以更强劲的产业动能、更协调的城乡发展、更普惠的民生保障,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这座承载着历史荣光、迸发着创新活力的城市,必将在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持续释放雍城新势能,贡献凤翔新力量,让千年文脉与现代发展同频共振,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