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吃饭的传统,站不住脚的逻辑

2025-09-17 17:04:23 作者:席忠翔

近日,山东聊城市冠县一中学食堂因未设置座椅、学生全程站立就餐,相关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学生在桌子旁排成两排,站着用餐,桌子高度到学生的腰部。面对质疑,学校表示为该校传统,没有必要设置座椅,还强调食堂“饭菜可口”,是“省级优质食堂”。

网曝北大食堂站着吃饭_手机凤凰网

所谓“传统”,不过是时代的尾巴。不少70后、80后小时候确实有过在学校里面站着吃饭的体验,但那是课桌当餐桌、操场当食堂的年代——学生多、教室少、预算紧,站着吃三口两口赶紧给下一波腾地儿,站着吃饭很显然是一种无奈之举。

但如今早已不是当年那样。2017年至2024年期间,冠县教育投入累计达90亿元,共改扩建学校135处,建设高标准综合楼127栋、运动场135个。此外据报道,2022年,冠县财政局科教文卫科科长刘伟曾经自豪地说,“在冠县,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既然“最好”都给了学校,却独容不下一把椅子,这逻辑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校方把“省级优质食堂”当成挡箭牌,仿佛饭菜香就能替代座椅。照此逻辑,餐厅干脆也别摆椅子,大家站着品鉴,岂不更显尊贵?教育是以人为本,不是以传统为本。一张椅子值不了几个钱,却能让孩子坐得端正、安心吃饭,也能让“优质”二字名副其实。

我们并不反对适当劳动教育、挫折教育。但真正的“苦”,应当是攀登知识高峰时的脑力消耗,是运动场上突破极限的乳酸堆积,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罚站式就餐”。把“没苦硬吃”当成管理捷径,本质上是教育懒政。

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从“蹲地吃饭”到“操场读书”,一些地方把硬件短板说成“特色”,把懒政怠政包装成“管理模式”。一旦有人质疑,便抬出“学生适应”“家长支持”的挡箭牌,仿佛反对者都是“矫情”。但是要论传统,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不是传统呢?学校在有选择地执行传统时,问过孩子们意见吗?

站着吃饭的传统,可以留在博物馆,但不该留在如今的食堂。中学的椅子问题,不是财政问题,不是文化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教育需要仪式感,但不需要“罚站式”的仪式;需要吃苦耐劳,但不需要“没苦硬吃”的表演。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