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当关中平原的晨曦洒向古老的周原遗址,一座曾以“扶助京师、以行风化”得名的县城,正以五年的砥砺奋进,写下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在9月18日召开的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扶风专场上,扶风县全面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发展成果。“十四五”以来,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扶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扎实推进“三县五区”建设,推动县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多项关键指标位居省、市前列,探索出一条具有扶风特色的全面发展之路。

工业强县步伐稳,产业结构优化见实效
16.1∶33.7∶50.2——三次产业结构曲线在四年间划出漂亮弧线,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6.3个百分点,标志着扶风历史性迈入“服务业主导”阶段。但更令人振奋的是工业内部的“换核”故事:汽车零部件产业2024年产值同比增长109%,新材料、医药制造、食品加工、家居包装“五大”集群规上企业达51户,总产值从68.3亿元跃升至77.85亿元;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揭牌,终结了“农业大县”无省级开发区的历史。445个重点项目、540.5亿元投资、345个项目建成投用,让“项目为王”不止于口号,而成为年均9.3%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硬核的注脚。
农业现代化提速,乡村振兴底色亮
粮食面积稳定在68.1万亩、产量26.8万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3.2万亩、高标准农田18.59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5%、良种覆盖率98%——这组数据背后,是扶风对“国之大者”的寸土不让。全省首家“吨粮镇”午井镇通过验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粮食)建成投用,老果园换优1.5万亩、蔬菜年产量6.8万吨、生猪存栏18万头,让“粮袋子”与“菜篮子”同频共振。530场实用技术培训、846名高素质农民、870名致富带头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266元抬升到18958元,年均增长8.2%,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成为陕西农民增收现象级案例。
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消费市场活力增强
11.78亿元砸向11个文旅项目,“一口香”臊子面化身美食文化地标,“一碗面+千年文化”沉浸式线路让游客在味蕾与历史间穿梭。“十四五”期间累计旅游综合收入429.18亿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5户;2025年1—8月限上社零增速11.7%,居全市前列。周原遗址纳入国家“十四五”保护利用规划,法门寺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馆,县图书馆晋位国家二级馆,电商直播中心入选全国县域电商典型案例,年均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当“文化+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耦合,扶风用事实证明:历史资源也能长出年轻态、流量款与国际范。
民生保障全面提升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在教育领域,累计整合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29所,新建改建公办园11所,增加学位1810个。中高考成绩实现“五连升”,职业教育本科上线实现零突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校达标率81.39%。在医疗方面,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提升项目扎实推进,“心电医共体”和远程会诊平台年服务超1.84万人次。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从2020年6.4张提升至2024年6.7张,预计2025年达7.0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五年提升至29%,健康扶风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农村厕所普及率85%,生活垃圾处置率9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46.55%。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村2个。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行政村通公路、通客车率100%。创新构建“一网两翼三平台”社会治理体系,“八五”普法有序开展,平安建设“九率一度”位居省市前列。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扶风县以实干为笔、以奋斗为墨,在关中平原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展望“十五五”,扶风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和民生改善协同并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扶风新篇章,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扶风经验”。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