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留坝县江口镇梭椤村深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立足“传统村落保护+农文旅融合”双轮驱动,充分利用“古村+古树+非遗”等独特资源,以“一核两段三园多点位”规划为引领,联动周边洪武、江口等村共同打造片区共美新格局,推动“田园美、人文美、整村美”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
梭椤村地处留坝县江口镇东部,辖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9户419人,因千年梭椤树、古城墙遗址等历史遗存闻名,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梭椤村坚持以“一核两段三园多点位”(一核:梭椤村核心区;两段:江口、洪武延伸段;三园:稻田油菜观光园、蔬菜花园、经济林园;多点位:“繁花密境”“竹溪幻境”等景观节点)规划布局为统领,与周边村庄联片共建、组团发展,通过环境整治、业态创新、非遗活化等举措,推动整村实现从“环境整洁”到“全域共美”的跃升。2023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先后获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法治文化示范村,在全县第三届宜居宜游和美乡村创新创意大赛中荣获“秦岭美学乡村”奖。
连片共建聚合力 协同治理绘就整村美新格局
以“一核两段三园多点位”规划为引领,联合洪武、江口等村实施“设施联建、产业联兴、服务联享”,推进片区共美升级,逐步呈现“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乡村新貌。一是设施联建夯基底,全域景观提颜值。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通村路、通组路实现100%硬化,5G信号全域覆盖,同步实施260米农田护坡(镶嵌乡愁旧物)、水磨坊公园修复,新建4个小微公园及1处公共绿地。依托“四微、五共”模式,精心打造“繁花密境·春屿梭椤”“风语花墙”“竹溪幻境”等15处特色景观,串珠成链,与“出门见景、移步换景”的生态宜居环境相映成趣,成为片区“颜值地标”。二是产业联兴促共富,联村发展增效益。三村联动流转土地推出“我有一分地”认购项目,26块田两周内认购一空,为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建成60亩稻田葵花观光园、20亩蔬菜花园、260亩经济林园(含林下中药材基地),成立旅游发展公司,专业化运营古法豆腐坊等“三坊”项目,预计年内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带动58户127名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实现联村产业“抱团”发展。三是服务联享聚民心,共建共享促治理。共建民俗文化研学基地、老年幸福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研学基地预计年服务游客达5000人次,老年幸福园惠及片区百余名老人,覆盖群众超千人。通过院坝说事会、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引导群众全程参与建设方案制定与环境维护,凝聚起“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合力,让片区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农旅融合促转型 产业重构激活田园美新范式
紧扣“农旅融合”发展主线,以“三园”建设为核心,推动田园从“传统农耕”向“诗意田园”转型,实现“田园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的华丽蝶变,为片区共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一是从“农田”到“景区”,颜值经济亮眼。稻田葵花观光园创新“春葵秋稻”轮作模式,春季播种60亩油葵打造金黄璀璨花海,以大地为画布嵌入“梭椤”主题艺术景观;秋季轮作水稻,同步配套观光步道、木秋千、创意打卡门等网红设施,成功跃升为周边热门打卡地。田园从单一生产空间转变为兼具美学价值的旅游景区,“颜值经济”初步显现。二是从“种植”到“产销”,效益双倍提升。蔬菜花园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推行“订单销售+观光采摘”并行机制,亩均收益达传统种植的2倍以上,实现“景观颜值”与“产业效益”双提升。经济林园(含林下中药材基地)利用闲置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带动68户村民户均增收8000元。“三园”与古法豆腐坊、榨油坊、酒坊等“三坊”项目联动运营,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让田园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三是从“旁观”到“参与”,沉浸体验吸客。“我有一分地”认购项目创新亲子农耕体验模式,“泥土里的亲子时光”吸引家庭全程参与播种、除草、采摘等农耕环节,年服务家庭超30户。通过田园景观游览、农耕实践参与、“三坊”非遗体验等多元活动,游客从“走马观花”转为“深度沉浸”,田园复合价值进一步释放,农旅融合吸引力持续增强。
文化赋能焕新彩 活态传承铸就人文美新境界
深挖千年梭椤树、古城墙遗址、非遗文化等资源,推动古村文化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跨越,让人文之美浸润乡村肌理。一是节点活化,历史遗存“可触摸”。秉持“留住乡土本真、唤醒文化记忆”理念,发动村民共参与、齐动手,用捐赠的旧瓦片、老陶罐、废旧车轮装饰青砖镂空花墙,收集老石磨、旧瓦瓮等“时光老物件”,打造“古村记忆墙”“农耕文化墙”“老物件展览馆”等12处特色文化景观节点。同步推进古城墙遗迹修缮保护,申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让沉睡的古村文化从“玻璃柜里的静态展陈”迈向“可触摸、可感知的动态传承”。二是非遗体验,技艺互动“可参与”。打造莲舟映画墙、狮艺探趣坊、狮步梅桩阵等景观节点,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一墙一故事、一步一非遗”的氛围。民俗文化研学基地系统陈列秧歌、采莲船、舞狮等民俗道具,定期举办非遗主题表演;古法豆腐坊、榨油坊开放体验区,游客可亲手参与磨豆浆、压油渣等传统工艺,使非遗技艺从展陈走向互动,让非遗“活”在记忆里、“火”在体验中。三是村民参与,传承合力“共滋养”。创新“红黑榜”积分制激发村民自治活力,环境维护参与率达95%,形成“文化保护-村民参与-活态传承”的良性循环。通过发动村民捐赠老物件、参与打造文化节点,让村民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推动古村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让人文之美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滋养古村魂脉。
梭椤村紧抓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坚持连片发展、共建共富,以文化为根、以产业为脉、以群众为本,让古村落的历史底蕴与现代特色产业碰撞出别样火花,绘就了“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