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 2025年中期营收首超120亿元 业绩亮点凸显增长韧性

2025-09-23 11:21:34

8月26日晚间,成都银行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展现出规模、效益与质量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各项业务指标表现亮眼,为全年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报显示,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2.70亿元,同比增长5.91%,首次在年中突破120亿元大关,创历史同期新高。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66.17亿元,同比增长7.29%;年化净资产收益率15.88%,稳居上市银行前列。成都银行盈利能力持续强劲,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9.47元,较年初增加0.32元,年化基本每股收益3.14元。

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大背景下,成都银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实现97.66亿元,同比增长7.59%,占营业收入比重约80%,仍是营收的核心支撑,彰显出其稳健经营能力与出色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扎实的对公根基、优质的资产质量和精准的区域布局,成都银行在银行业转型深化期展现出独特的发展韧性,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尤为亮眼的是,今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存款及贷款双双实现近千亿元新增规模,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上半年净息差为1.62%,较年初下降4BP,降幅较去年同期明显收窄。

资产规模稳健扩张 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整体业绩亮点显著,增长韧性十足,主要体现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以及各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上。

在资产规模与质量方面,呈现出稳健扩张且质量领先的特点。总资产规模达1.3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77%,增量超1200亿元;存款总额9834.81亿元,较年初增长11.02%,增量976.22亿元;贷款总额8346.28亿元,较年初增长12.40%,增量920.60亿元,主要规模指标均保持千亿元级的稳健增长,增速在同业中位居前列。

与此同时,成都银行的资产质量优势突出。不良贷款率连续六个季度稳定在0.66%的历史低位,拨备覆盖率高达452.65%,处于行业第一梯队,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流动性比例为95.44%,流动性持续充裕,为业务的稳健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业务发展上,呈现多点开花、零售与对公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零售业务“大零售”转型成效显著,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借助区域资源、客群基础优势及“一平台、四系统”科技赋能,个人手机银行签约用户数突破500万户,月活客户数达143万户,“市民银行”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其中,个人存款业务表现可圈可点。截至6月末,规模历史性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5078.56亿元,上半年增量近700亿元,较年初增长15.84%,增速位居上市银行前列,不仅为成都银行夯实了低成本稳定负债的根基,成为负债结构中的“压舱石”,也为负债成本管控提供有力支撑。在“存款立行”战略指引下,存款余额增幅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截至6月末,存款总额占负债比例达76.61%,较年初提升0.52个百分点,业务结构稳健性进一步增强。

在公司金融领域,超八成贷款投向对公,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扎根西部的金融主力军,成都银行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公司贷款及垫款规模近6900亿元,较年初增加870亿元,增幅达14.44%。

在重大项目方面,成都银行持续为天府机场二期、轨道交通建设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民生工程项目、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报告期内申报及发行专项债金额450亿元,为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提供资金支持超160亿元,截至6月末,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余额超4270亿元,较年初增长15.53%。

围绕产业园区发展,成都银行积极响应“立园满园”行动,助力打造“3+22+N”产业园区体系,开展“润园惠企”金融行动,组建园区服务专班,主动对接企业需求3000余户,累计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放贷款超800亿元,支持制造业企业超1800户。

在科技金融领域,围绕成都市1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深入调研,完善“专营机构+专业团队+专项授信+专属产品”服务模式,推出“科企贷”“秒贴宝”系列产品,对成都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创业板上市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均超80%。

投行业务方面,成都银行巩固“重点项目落地推动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功能定位,省内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人金融服务覆盖率达75%,助力客户落地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参与发行全国首只民营创投企业科创债。截至6月末,信用债承销份额124.29亿元,共计37只,排名四川省第一。

据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介绍,2025年6月末,企业贷款和垫款6896.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0.24亿元,增幅14.44%,相较去年同期多增90.49亿元。他表示,未来,成都银行将依托区域发展机遇,以战略为引领,做好信贷储备及营销,为信贷业务可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网点下沉产业圈 金融活水灌溉成渝双城经济

区域布局的深度赋能同样值得关注。2025年上半年,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红利,成都银行将网点资源与区域产业规划精准对接。这种“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其在区域市场的黏性持续增强,更使其在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新增8家县域支行及特色产业支行,其中6家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点产业园区周边,包括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支行、重庆两江新区龙兴支行等。这些网点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延伸,而是被赋予“产业服务专员”机制——每个网点配备3-5名熟悉当地主导产业的金融专员,针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从开户结算到供应链融资的全流程服务。

与区域共进。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5年来,成都银行充分发挥在成渝两地均设分支机构的地方法人银行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省市发展规划。

2025年以来,成都银行深度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积极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聚力推动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助力成都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城市核心能级。上半年,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为天府机场二期、轨道交通建设等成都市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申报及发行专项债金额超450亿元。

与城市并行。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成都银行持续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桥梁”和“引擎”功能,矢志不渝融入城市发展大局。2月21日,在“立园满园·共建共享”金融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现场,成都银行正式启动“润园惠企”金融行动。自全市“立园满园”行动实施以来,成都银行联合各园区主管单位开展产品宣讲、政策解读等活动10余场,主动上门对接企业需求3000余户。截至今年2月,已累计为800户园区企业提供超40亿元资金支持。

进一步来看,这种深度嵌入区域产业发展的布局策略,不仅让成都银行在上半年实现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8%,更使其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聚焦重点领域 多维升级服务质效

成都银行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明确了下半年发展方向,围绕“聚焦重点产业、提升服务质效”核心目标,从产业支持、小微服务、零售创新、战略践行等多维度布局,旨在深化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报显示,成都银行下半年将锚定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新型显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发力“建圈强链”,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同时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对绿色产业、传统产业转型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质效,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

在普惠金融领域,围绕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业务向专业化、数字化、精细化升级,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润园惠企”金融行动及产业园区体系,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主动承担押品评估等费用,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助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零售业务方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持续扩充代销理财、基金等产品矩阵,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同时优化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业务的产品政策与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通过客群分层分类经营与差异化场景营销,强化AUM一体化营销能力,巩固“市民银行”品牌影响力。

践行特色金融,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将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领域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优化服务模式;绿色金融聚焦绿色产业及传统产业转型,创新服务路径;养老金融推进网点与线上渠道适老化改造,深化社区适老服务;数字金融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技术赋能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推动金融服务全面提档升级。

成都银行表示,将坚守“与客户共发展、与员工共成长、与城市共繁荣”的企业使命,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深化金融改革为动力,深入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自觉当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中流砥柱,努力为社会和股东创造稳定可靠的长期价值回报。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