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正在放下“商务刚需”的架子,朝着“生活悦己”的方向发展。
调查发现,目前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及舍得酒业等多家白酒上市公司推出低度化产品,主动为白酒产品降“度”。甚至有酒企宣布正在研发酒精度只有6度的白酒。
一场围绕味蕾的低度白酒竞赛拉开序幕,低度白酒能否撑起酒业未来?
头部酒企竞逐低度酒赛道
中秋与国庆叠加的“双节”,历来是白酒行业全年销售的黄金窗口期,承载着酒企冲业绩、去库存的期待。
然而今年的白酒市场,让在杭州经营十多年的酒商李杰有些看不明白——头部酒企给予高度白酒的让利促销不温不火,反倒在低度酒赛道上掀起营销大战,“卷”出了新高度。
李杰所说的低度酒,是指酒精度数在40度以下的白酒,和40-50度的中度酒、50度以上的高度酒相比,在“白酒圈”,低度酒被戏称为“小甜水”,是“小辈席上的饮品”。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白酒上市公司推出了低度化产品。其中,五粮液推出29°五粮液·一见倾心,并邀请歌手邓紫棋作为全球代言人;泸州老窖宣布已完成28度国窖1573的研发,将择机投放市场;古井贡酒推出年份原浆“轻度古20”,以26度低酒精度和混饮特性试图切入年轻消费市场;舍得酒业将推出其首款低度高风味型老酒“舍得自在”,酒精度为29度;水井坊在部分市场试点38度以下新品;洋河升级了33.8度微分子酒;此外,酒鬼酒准备了四款40度以下的低度产品。步子迈得最大的当属泸州老窖,企业方面曾透露计划研发16度、6度等更低度数产品。
对于推出低度产品,泸州老窖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表示,随着白酒消费群体迭代,低度化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之一。当下白酒行业正向“品质提升、品牌影响、文化表达、价值创造”转变,年轻消费群体更倾向于个性化、低度化、利口化、悦己化的酒类消费,以及“轻社交”场景。
近期,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从消费市场反馈情况来看,77%的企业表示市场有所遇冷,与上一年同期的80%认为市场有所遇冷相比,悲观情绪持续存在。
酒企需要破局,而破局需要创新。酒企纷纷将目光对准此前被“忽视”的年轻消费群体,并努力摸索他们的消费喜好。
“过去,白酒通常出现在商务宴请等严肃场合,体现‘悦人’价值,而年轻消费者更看重饮酒所带来的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等‘悦己’价值。”长期研究商贸问题的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党委书记肖亮称,比如在氛围上,要的是轻松自在,不讲究“先干为敬”;口味上,要的是“清甜微醺”,不烧喉咙。
今年,一家头部酒企曾对1000名20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者进行调研,52%的年轻消费者喜欢啤酒,29%的年轻消费者喜欢洋酒、果酒。喜欢白酒的年轻消费者仅占19%,他们普遍排斥高度白酒的辛辣刺激感,以及其所绑定的“劝酒文化”“应酬压力”。
可以说,年轻消费者重新定义了白酒的饮用“规则”,谋求市场增量的头部酒企推出低度酒,正是为了努力“讨好”年轻人。
低度化还不能成为一种趋势
白酒降度,不是简单地将高度酒“掺水”稀释,需要酒企高投入研发革新工艺。而高投入的低度白酒,能否赢得市场的高回报?
有机构预测,低度酒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7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但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低度白酒能够契合部分细分人群的消费需求,但是否会对原有的高度白酒市场产生巨大冲击,甚至取而代之,目前还难以下定论。”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东海表示。
这一观点也得到不少浙江本土酒企的认可,诸暨的同山烧、泰顺的天关山、黄岩的金山陵等酒企,依然选择深耕中高度白酒市场。
一家本土酒企负责人认为低度白酒赛道是“高端局”,头部酒企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去尝试,而大部分中小酒企缺乏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没有太大的容错空间,不敢轻易涉足,选择观望更为稳妥。
9月15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低度化目前还不能称为一种趋势,白酒企业仍需真正走进年轻消费者,深入研究他们的喜好。
“低度化只是白酒年轻化的一个维度,并非全部。”在肖亮看来,酒企若想开拓年轻人市场,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无论是风味设计、包装形式还是营销方式,都要以年轻用户为中心重新思考,找到与年轻一代沟通的新语言。
(稿件来源:城市金融报)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