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勉县:践行“四联五维五业”聚力和美乡村建设

2025-09-28 12:28:48 作者:记者 胡文韬

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杜寨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联片规划、联片打造、联片整治、联村共建为抓手,通过“规划先行定格局、多元筹资强保障、集中整治优环境、设施升级补短板、精微善治提效能”推进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品牌、设施、智慧、观光五个农业,实现规划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高产出、集体和农户增收高效益,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和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杜寨村始建于清末民初,是陕南地区典型的百年古村落,位于勉县县城以东15公里,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586户2006人。近年来,该村积极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践行“四联共建构图、五维发力塑形、五业并举兴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从“点上示范”到“全域振兴”的全方位发展,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超65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万元。先后被评选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示范村”“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村”“汉中市群众自治示范村”。

“四联共建”构图  跨域协同聚势

立足区位优势,通过跨村合作、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了规划同步、环境同治、产业同兴、成果共享的联动发展新格局。一是联片规划,明确功能布局。遵循镇党委、政府联片打造“一街四园一站一中心”乡村振兴示范区战略定位,谋划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体的产业振兴示范点,与周边“强村”组团发展,目前示范区内经营主体逾300家,年综合产值约11亿元。二是联片打造,发挥聚集效应。整合优势资源,与相邻的立集社区为核心集中联片打造“千万工程”示范样板,带动周边村(社区)整体提升。目前,立集社区已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杜寨村正在创建第二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集聚带动效应逐步彰显。三是联片整治,提升宜居水平。以提升全域人居环境为目标,联合周边村庄一体化推进“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四大工程,系统开展联片整治,统筹实施街巷硬化、村庄绿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美整洁、和谐宜居成为片区的统一标配。四是联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利用本镇二道河村产业资金240万元建成2000㎡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育苗、代耕、代收全程托管服务,成功破解了“杜寨有资源缺资金、二道河有资金缺资源”的发展困局。与立集社区共同投资200万元建成400㎡电商农展中心,为区域农产品上行提供全链条支撑,构建了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联村共建新格局。

“五维发力”塑形  全域联动筑基

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质增效。一是规划先行定格局。杜寨村从20世纪80年代通过“一根竹竿,一把尺子量到底”,明确房屋高度、道路宽度等标准,造就了全村农户院落整齐划一、巷道纵横通达的独特风貌。近年来,通过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进一步细分生活居住、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区域,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乡村格局。二是多元筹资强保障。构建“政府主导、集体参与、群众共建”多元筹资体系,累计整合财政资金773万元用于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自筹15万元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开放式改造,利用率提升40%;引导群众筹资60万元、投劳1500人次参与“和美庭院”建设,形成“财政保基本、集体强功能、群众补细节”的共建格局。三是集中整治优环境。实施“拆违建、清垃圾、铺胡同、改厕所、治污水”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残垣断壁64处,586户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每周二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成了全村习惯,村民从“站着看”变成“自觉干”,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四是设施升级补短板。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硬化村组道路1.26公里,新建雨污分流排水沟5.8公里,绿化主干道2.3公里,硬件设施不断完备。拆除村级活动场所围墙变开放阵地,“一厅八室”功能齐全,为民服务清单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五是精微善治提效能。创新“党建+”治理体系,开展“院坝说事会”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建立“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采取积分换分红制度,每年提取5万元集体收益激励村民参与治理。通过16年“零越级信访”和“零刑事案件”的治理实践,实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的善治格局。

“五业并举”兴村  产业赋能振兴

立足生态优势和特色农业两个基点,大力发展“五个农业”,预计2025年特色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5000万元。一是有机农业培育,提升产品品质。通过选用高抗水稻及油菜品种,推广“提单产配套技术+无人机喷防+机械收获”的高效生产模式,打造省级稻油轮作“1253”(亩产大米1000斤、菜籽油200斤,实现产值5000元、增加纯收入3000元)高效模式示范基地760亩,亩均综合产值达5010元。二是品牌农业培优,放大产业优势。依托电商农展中心,通过品牌包装、展销、直播为农产品企业“赋能提效”,同时,招引企业进驻,利用“832”平台广泛销售本土农特产品。目前已打造“杜香香”菜籽油、“林兰香”大米等特色品牌,带动农户增收220万元。三是设施农业提升,做强产业支撑。强化科技赋能打破地域限制,引进陕西大渔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南美白对虾陆基循环养殖池6400立方米,通过构建封闭式水循环系统,实现内陆地区养“海虾”的目标。四是智慧农业应用,激发产业活力。通过“村企合作”,建成60亩蔬菜智能温室大棚,以“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多轴机械臂控制”农业机器人,实现青叶蔬菜土地翻耕、种植、采收全自动化生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五是观光农业精品,延伸产业链条。结合辖区经营主体特色,设计内陆“海洋”的奇幻漂流、探秘菌菇王国、米粒的奇幻变身记等研学课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较好的粮油种植基础,每年吸引数万游客慕名到村打卡“最美油菜花海”,实现“颜值变产值”的生态经济转化。

从“百年老村”到“振兴样板”,杜寨村用40年坚守规划初心,积极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走出了一条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的特色之路。如今,行走村中,白墙黛瓦绿荫绕,阡陌交通院落齐,口袋公园点缀其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这个秦岭腹地的村庄,正以生态底色、科技亮色、文化特色的多元融合,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责任编辑:汉中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