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古村新生”

2025-09-29 16:05:42 作者:朱艳霞

20250929105337638-39-294a5.png

竹林掩映的帐篷餐厅里,叶伟荣正忙着检查营地的各项设施,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假期客流。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他于2022年底返回家乡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创立了这家帐篷餐厅。2023年,怀揣武侠梦的他打造的“卧虎藏龙”竹林露营吸引大批游客来访,帐篷营地首年营业额就突破100万元大关。

叶伟荣不是个例,近两年随着长宁镇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多位外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开民宿、开餐厅、开饮品店……年轻人将城市流行玩法带回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色彩和活力。

了解到,从古村改造到产业勃兴,从村民外迁到人才回流,在罗浮山下的长宁镇,泰康集团与地方政府携手,打通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致富路,实现从资源盘活到村民共富再到人才回流的正向循环。

盘活闲置资产

变“空心村”为“网红村”

9月下旬,罗浮山的森林郁郁葱葱。站在兰门村的大草坪上,向远处眺望,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衔接着起伏的山峰,周边霭霭雾群环绕,和着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流声、竹子的摇曳声,一幅自然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近处几名游客坐在天幕帐篷下的折叠椅上,或聊天,或静坐。

“我们的民宿周末经常满房,很多广东甚至省外的游客来到这里居住游览。”兰门田园康养生态旅游区的前台接待人员满怀笑意地说。在携程搜索发现,在周末及国庆期间,兰门田园康养生态村民宿的不少房型显示“已订完”。

从闲散的“空心村”到田园康养“网红村”,在险企的投资运营下,徐田村下的兰门田园康养生态村民宿完成了从旧到新的华丽蜕变。

“在改造中,我们面临了很多困难,最具挑战性的是如何说服村民愿意将古村改造为康养旅居目的地。”泰康之家罗浮山经营公司总经理王超表示,如何平衡商业性与地方文化,成为项目开发的一大难点。

对此,泰康集团与村集体积极协商,在古村改造中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因地制宜地根据村落的文化特点和自然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打造。在王超看来,山下村的优势在于600多年可追溯到明朝的历史文化,于是泰康集团结合其文化优势打造了以“穿越洪武纪,梦回山夏村”为IP主线的山夏1368酒店,而徐田村的历史与自然资源优势更为突出,泰康集团将其打造为山水田园的康养旅居胜地。

坚持“长期主义”

实现村民共富

罗浮山位于博罗县西北,有“岭南第一山”的美誉。“环罗浮山—南昆山”引领区的罗浮山片区是博罗县人民政府推动的乡村振兴工程。在当地政府的倡导下,泰康集团发挥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与政府携手共同打造“冬养罗浮”康养品牌,探索“政府引导+集体为主+企业运营”的整村经营模式,营造集古村文化、田园康养、乡村旅游等功能融合发展的活力村庄。

“我们计划从长周期角度打造‘冬养罗浮’IP,希望将其打造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康养旅居胜地。”王超说。在接手“罗浮山下”系列乡村振兴项目后,泰康集团将其规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善村容村貌使其更为宜居,针对村落特色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第二阶段是发挥乡村振兴项目的“造血”功能,实现多方共赢、村民共富的利益保障;第三阶段则是利用泰康集团的专业化运营优势和品牌优势形成示范效应,邀请更多企业投身该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这几年村集体年收入涨得挺快,从2022年的68万多元增长到2023年81万多元,去年更是增长到121万元,今年预计能到200万元!”徐田村书记徐广权高兴地说。通过租赁土地收入、村集体分红等形式,村民共享项目发展红利,实现收入连年增长。

据悉,泰康集团在当地的乡村振兴建设累计投入3.1亿元,一期总投入1.1亿元,用于兰门民宿、徐田古村、坳岭村建设;二期投入2亿元,用于山夏1368酒店、山夏农场建设。徐田村改造项目助推村集体年增收租金约15万元,打造露营地、集装箱清吧等商业新业态,推动徐田村乡村经济整体水平提升。山下村改造项目推动村民成立股份制公司参与运营,除土地租金外,村民获得青苗补偿款25万元。

“家门口”就业 带动人才回流

早上8时,曹师傅骑着电动车开始了日常的农场巡视,时不时地停下来与农户交流播种千禧果的注意事项。不善言辞的他提起种地,眼中闪着自信的光:“通过施有机肥、覆保护膜,我们改善了原先的沙地土壤,提升了作物产量。”

44岁的曹师傅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曾4次尝试创业,开超市、卖大米、和朋友合伙等均以失败落场。一次偶然机会,曹师傅来到兰门农场求职。秉持“退伍不褪色”的理念,曹师傅凭着过硬的种地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种地专家”,不仅带领团队管理着30多亩田地,还提出滴灌安装方案、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技术创新。

像曹师傅这样返乡就业的人还有很多。据了解,泰康集团在罗浮山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当地增收14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增加超400个工作岗位,带动超50名外出村民返乡就业、创业。

“最主要的是看到了机会,泰康集团等企业来到长宁镇投资,把名声打出来了,吸引了稳定的客群,我才来做这个民宿。”谈及为何返乡创业,叶伟荣说。

当险企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优势,俯身投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朱艳霞)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