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那么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鸡排鸡柳)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我自己”……江西景德镇一位鸡排摊主李俊永凭借张口即梗的脱口秀式销售风格,被网友笑称“6元的鸡排吃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近日爆火出圈。
“鸡排哥”给人带来的情绪价值,一部分源于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肢体动作,如一些老顾客所说的,“他的肢体动作很有意思,语速也快,喜欢用英语的语法说中文,而且对每个顾客的态度很好”“摊位前总是欢声笑语,他不仅健谈,还特别有梗”,即使隔着屏幕,网友也能被“鸡排哥”的“活人感”感染。另一部分来源于他让大家产生了代入感:被多部门催稿的媒体人、面临不同学科任务的学生、身负多线程任务的单位……网友纷纷对“鸡排哥”面对多名顾客等餐时“做完你的我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你的,我心里有数,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的“名场面”进行二次创作,表现繁忙工作节奏的同时,又展示出对交付品质的追求与强大的控场能力,使得“‘鸡排哥’演我的工作状态”成为热门话题。
现实中,许多人都有过高强度工作后身心俱疲,一句话都不想说、除了睡觉什么都不想做的经历,也不难体会,能够在完成任务基础上额外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的人,是精神上的“富人”。如此,才能在劳累的工作中保有张口即梗的创作力、进行脱口秀式销售的精神头,外化为他人口中的“小太阳”。而精神上的富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把每件事做到极致后的正反馈,哪怕是炸鸡排这样算不上宏大的“小事”,收获顾客的好评后,也能化作滋养和动力。值得被看到的,不仅仅是“鸡排哥”忙中有序的工作状态,如何在繁忙中保持热情和主动,更是一门大学问。
有人说,“鸡排哥”的走红是平台“流量抽奖机制”抽中了他。此前,在南京“手冲咖啡”阿姨、理发师晓华等素人爆火后,就有“平台流量给了谁,谁就能红”的声音出现。客观来说,平台的算法分发、流量倾斜的确很重要,能够对草根创作者及其作品产生重要影响。比如,“鸡排哥”走红始于一段街头视频,9月下旬,有网友捕捉到他转换摊位的镜头,理由是“学生马上放学,答应孩子的事不能不去”,视频走红就不排除有算法等因素影响。但“鸡排哥”热度的一步步高涨,更离不开官方号及网友的二次创作、“鸡排哥”在江西景德镇文旅推广座谈会上把“6元鸡排讲出了6亿项目的气魄”等后续事件进一步承接、扩大初始流量,官方号、网友、景德镇文旅等方面的参与,更多是对创作者作品及价值观的认可。
故而,在流量世界中,草根网红是平台、用户、网友等多重推手共同造就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运气因素,但能否接住也要看实力。相比于“鸡排哥”的金句,“‘鸡排哥’演我的工作状态”是个更有嚼头的话题,各地“鸡排哥分哥”以何姿态做好承接运气的准备,同样值得思考。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