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金秋十月,眉坞大地处处激荡着实干奋进的蓬勃气象。近年来,宝鸡市眉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领,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赋能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城乡融合加速发展,在攻坚奋战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近日,记者深入眉县一线,实地探访这座县域的发展脉搏和民生温度。
书香浸润眉坞,城市书房点亮文化新生活
眉县以“书香眉坞”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在商业街区、公园、景区打造了3个集阅读、展览、沙龙于一体的城市书房。太白山景区六艺坊分馆、白起公园分馆、华东上海城分馆分别藏书2万余册、3200册、3000册,配备自助借还系统,实现通借通还,读者凭身份证即可便捷进入,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自开放以来,已接待读者35.7万人次,借阅量达12万册,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70余场,真正打通了高品质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眉县图书馆馆长郑燕向记者介绍。
链式发展激活产业动能,“老实人”生鲜中心建成投运
书香未散,车轮已疾。作为全县重点产业链项目之一,“老实人”生鲜供应链中心由陕西老实人泽泰商贸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占地102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项目分A区(电商与冷链物流)、B区(常温立体仓储)、C区(中央厨房与生鲜加工)三大功能区,可实现每日300吨生鲜食品冷藏加工、一次性存储量3万吨。
老实人生鲜供应链中心建设项目专班任眉涛表示,项目专班聚焦企业需求,梳理39条惠企政策,协调解决法拍调解、电力保障等问题15件,推动项目形成覆盖关中地区的物流链,支撑80家以上自营门店,开展100公里半径直配,年配送额超50亿元,纳税2000万元,安置就业300人、带动6000人就业,辐射关中地区快速消费品物流链。
项目为王跑出“眉县加速度”,有效投资持续发力
“全县180个县级、38个市级、6个省级重点项目已于6月底前全部开工,116个当年建成项目已投产,新增产能35亿元。”眉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许颢介绍,眉县坚持“项目为王”,推动资源、要素向项目集聚,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
下一步,眉县将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紧盯政策投向谋划储备项目,领导包抓协同推进项目建设,优化“管家”团队做好服务保障,聚焦猕猴桃首位产业、中墨纺织科技园等重大项目,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以有效投资为县域经济注入活力。
科技赋能全链条,小果子做成大产业
金渠镇是全国“一镇一业”示范镇,猕猴桃种植面积4.9万亩,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9万元。在范家寨千亩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四改五提升”技术让果园有机质含量达1.6%,水肥一体化覆盖率100%,猕猴桃均价高出周边0.5元/斤。
基地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机制,与贝壳果业合作,提供“从种到卖”服务,带动180余户参与,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获得绿色认证与出口资质。同时,建成休闲广场、田间学校,发展花粉加工、冷链服务,推动农旅融合。金渠镇还深化与西农大合作,建设1000亩智慧果园,谋划1500亩数字农业,推动猕猴桃产业向“精准化、智能化”升级,金渠镇副镇长王瑞敏介绍。
渡槽精神永流传,红色教育基地焕发新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霸王河渡槽,是眉县营头镇的精神丰碑,更是当地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依托渡槽替代工程,眉县投资100余万元建成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将硬件改造与精神赋能相结合。
基地所在的营头村,硬化拓宽22米进组道路解决“会车难”,铺设2000余平方米透水砖,美化3000余平方米墙体,通过墙绘、展陈等方式融入红色文化与渡槽精神。营头镇镇长薛丹讲道:“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集党性教育、精神传承、法治宣传于一体的实景课堂,让‘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敢于争先、自觉奉献’的渡槽精神,成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
科技引领特色路,带动农户稳增收
汤峪镇羊讲村甜柿子种植园,是眉县柿子科技开发推广协会打造的示范基地。协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每年组织4次大型培训、12次月度指导,发放技术手册4万余册,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服务。
通过“示范基地带动+科技培训推动+市场销售拉动”模式,羊讲村建成1300余亩标准化种植园,286户社员实现亩产量6000斤、亩收益万元。依托“阳丰”优良品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品畅销全国。村党总支部书记薛军宏带领团队开展技术交流,培训超万人次,获“宝鸡乡土工匠”等称号,让甜柿子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多元发展聚合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汤峪镇楼观塬村以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程。在三组重点打造11户示范户,八组建设3户示范户,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全村的发展格局。村委特邀专业设计团队深入农户,依据家庭结构、院落条件等量身定制"一户一策"改造方案,成功打造出多个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示范庭院。
同时,村集体投资353万元启动600吨高标准冷库建设项目,配套建设1500平方米钢结构冷藏库及物联网监控平台,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入约20万元。
此外,该村还运营着总投资246万元的菜籽油厂,设有两条半自动化生产线,日加工菜籽油4000斤,年加工原料超过150吨,年产成品油50余吨,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代加工服务达70余吨,目前村集体经济收益已达10万元。
眉县的生动实践,是深化“三个年”活动的生动缩影,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面向未来,眉县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激发内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贡献更多眉县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