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鸡排哥”热度未消,四川成都的卡通煎饼摊又走红。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四川成都抚琴夜市的卡通煎饼摊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摊主将美食与艺术结合,通过巧克力勾勒框架,再用鸡蛋、牛奶等原料填充,在煎饼上绘制出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卡通动漫人物。每一个卡通煎饼成型时都会出现惊叹声一片。摊主是一位“95后”,美术专业出身。她的煎饼分为普通款和定制款。普通的售价为15元和25元,定制的则根据图案复杂程度来定价。这煎饼摊主被网友称为“卡通煎饼主理人”。还有网友评论,“这是美术生新的就业方向。”

鸡排也好,煎饼也好,都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街边食物。它们之所以受到追捧,根源在于摊主赋予了它们超越色香味的附加值。“鸡排哥”提供了可贵的情绪价值,而卡通煎饼被赋予的是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追求温饱的年代,食物果腹之外的附加值往往被人们忽略。而今温饱早已不成问题,人们自然会去追寻更深层的体验。比如,追求食物的色香味,进而追求超越色香味之外的艺术价值与情绪价值。
“鸡排哥”和卡通煎饼摊点,正是通过给予了所售卖的食物高附加值而获得了成功。卡通煎饼摊主的做法,是在重新定义煎饼。卡通煎饼给人带来了新奇感和审美体验。“原来煎饼还能这样”,人们排队购买的,正是这种颠覆日常认知的快感。
“鸡排哥”也是如此。他做的鸡排不一定是最美味的,但他为鸡排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情绪价值。因此,他卖的不只是炸鸡排,而是被陌生人惦记的温暖。“鸡排哥”那句“记得吃饭”,将程序化的买卖,点化成了有温度的情感互动。“鸡排哥”给鸡排这种庸常食物,附加了关怀和治愈的价值。
这些街头摊点的走红,源于都市人对食品功能价值的审美疲劳,体现出对体验价值的渴求。当温饱需求很容易被满足后,我们对商品的要求就不再是“有什么用”,而是“能给我带来什么感觉”。是惊喜?是温暖?是话题?这些感觉,成了新的付费理由。
这也体现出,在同质化的世界里,人们希望有不一样的东西。手绘的卡通煎饼,和附带真诚关怀的鸡排,就是珍贵的个性化产品。它们因手作而显得珍贵,因带有人的个性痕迹而充满魅力。
应该说,我们越来越愿意为那些能为我们庸常生活注入一丝意义、一点光芒的东西付费。无论是精美的煎饼,还是暖心的话,都让我们被庸常湮没的生活,多了若干意义和亮色。
说到底,我们追捧的,不是那个煎饼,也不是那块鸡排。我们是在为自己内心那份拒绝生活被扁平化、渴望日常被赋予意义的冲动而买单。我们愿意为任何能将我们从“本该如此”的麻木中短暂唤醒的创造者鼓掌、付费。我们也许无法终日身处诗意的远方,但可以赋予眼前的苟且以别样的意义。
来源:红网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