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也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一环。在承担生态保护重任的同时,岚皋始终在探索如何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命题,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岚皋以群众性篮球赛事“村BA”为突破口,通过“小赛事”撬动“大经济”,以低成本、高情感的文体活动为切入点,推动“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实现了从“泼天流量”到“泼天富贵”的精彩蜕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岚皋样本”。

赛事引爆:从群众篮球到现象级IP
岚皋县有着深厚的篮球基因。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篮球便是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岚皋县承办“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陕南赛区选拔赛”,短短7天52场比赛,点燃了全民热情。借助赛事直播、电商推广、文艺展演等多元形式,岚皋“村BA”迅速火出圈。
2024年,第二届“村BA”进一步升级,吸引来自川陕鄂渝等6省市的89支球队参赛,历时50余天、举办200余场赛事,配套开展大道锣鼓、晓道竹马、巴山唢呐等300余场民俗展演,以及巡游、演艺、合唱等系列活动,全网曝光量突破15亿次,“村BA看岚皋”的品牌效应逐步确立。
2025年第三届赛事延续高热态势,开幕式相关视频曝光量达3.34亿,话题“陕西岚皋村BA”持续霸榜陕西省内同城热榜。截至10月7日,全网累计曝光量已突破58亿次。
流量转化:从“旺丁”到“旺财”的融合路径
岚皋县委书记魏小林指出,流量转化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业态融合。岚皋围绕“文体搭台、经济唱戏”主线,构建“内圈看比赛、中圈文化互动、外圈商贸展销”的多层次体验场景。

在商贸方面,设立“村BA”主题集市、开展“一镇一专场”展销,新增集装箱商铺56家、小吃摊位106个,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1%,日均订单超3000单。今年1—7月,全县新增市场主体902家,新落地招商项目33个,线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8%。
文旅方面,岚皋打造了以“吊罐砂锅”为代表的美食经济、以“福乐康旅居养老”为特色的银发经济、以“一河两岸实景演艺”为亮点的夜间经济,新增精品民宿43处,举办各类文体旅商活动30余场。数据显示,1—7月来岚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8%和13.5%;1—8月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等关键指标均位居安康市前列。
治理支撑:以人为本的系统性运营
岚皋“村BA”的成功,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办赛理念和系统高效的治理支撑。赛事坚持“百姓舞台、全民共享”,35名县级领导带头、200名科级干部统筹、500余名党员干部落实、1800余名志愿者参与,设立12个专业工作组,形成“四大班子聚力、全民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
在服务保障上,岚皋推出“三不三免两个一律”承诺:不卖门票、不设贵宾席、轻微违法只纠不罚;免费提供茶点、免费咨询、免费开放停车场;餐饮住宿一律不涨价、欺客宰客一律严处。通过智慧平台实现预约、预定、查询一站式服务,营造“一座城服务一个人”的暖心体验。

启示与展望:县域经济发展的岚皋路径
岚皋实践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启示:以轻资产运营结合情绪价值赋能,用群众体育打造可持续的县域IP;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成为赛事参与者和受益者;推动业态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实现“赛后留人”“赛后留客”;以流量倒逼治理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组织能力。
“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引爆点等不来、学不来,必须靠耐心培育和系统谋划。”魏小林表示,岚皋将继续深化“春踏青、夏戏水、秋BA、冬玩雪”四季主题活动,推动“村BA”从赛事品牌向城市品牌升级,为县域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岚皋经验。
(文/邵瑞 杨曼殊 唐浦萌 编辑/陈国伟)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