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遭遇房屋被擅自改造、转租,租客反映“管家服务”形同虚设,维修沟通困难,甚至出现“串串房”……据报道,房产中介平台托管的房屋租赁模式存在诸多乱象,遭到租客和房东诟病。
房屋托管租赁模式,就是中介平台当中间人,先把房东的房屋揽过来,再通过平台租给租客。此种模式下,房东省去和租客对接的繁琐,租客省去和房东打交道的麻烦,平台也能借此拓展业务增项,可谓多方共赢。可部分平台打着“省心租”旗号,向房东和租客分别收取高额管理费、服务费,实际服务名不副实。

据报道,有的租客合同上写明了房屋设施故障的响应和修复时间,真遇到问题,平台管家却一再推脱,等到租客自己解决,管家又拿出条款倒打一耙,甚至索要违约金。有的房东要求不得打隔断,管家口头允诺却在合同里挖坑,违规开墙打洞。招揽顾客时花言巧语,处理问题时支支吾吾;收取费用时积极热情,提供服务时应付了事,中介平台两头赚钱却两头忽悠。玩套路、耍心眼、钻空子,避责任、转成本、牟利益,托管服务几成幌子。
中介平台屡搞小动作,是因为掌握了话语权。在房东和租客中游走,凭借信息差动手脚,制定不合理条款。就算小动作被发现,也能辩称“以平台最终解释为准”,房东和租客往往无可奈何。哪怕被起诉,中介违约和违规的成本跟获利相比,也不值一提。
房屋托管租赁模式流行,是基于房东和租客对平台省心承诺的共同信任。租客好容易有了落脚地,结果不仅不省心,还要为房屋问题和平台陷阱而闹心周旋。房东以为给房子谋了个好出路,结果平台给房子造成的损失可能比租金还多。如此下去,谁还会信任平台?
省心租能不能省心,关乎众多房东和房客的利益,绝不能任由个别平台在市场中搅浑水。今年9月施行的《住房租赁条例》明确对中介平台划出了禁止为“问题住房”提供经纪服务的红线。住房监管部门理应强化监管力度,倒逼租赁中介收起小心思,提高服务水平。让省心租不再闹心,平台和行业才会前景广阔。
来源:北京晚报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