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卷尺哥”手拿一把卷尺,专门给公共设施“找茬”火上荧屏,而相关职能部门“听劝”“秒改”的做法,更是拉近了基层治理与市民需求间的距离。频频“找茬”非但未将职能部门推上风口浪尖,反而赢得市民阵阵喝彩,体现的是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的进步,折射出“整改速度”背后的“政务温度”。

“找茬”实为补短,是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一环。基层治理体大面宽,难免出现不易即时察觉的盲区与缝隙。“卷尺哥”以主人翁姿态,深入城市各个角落,每一次的问题反馈都是对政务服务的民间体检,每一处细节汇报都是修复城市肌理溃疡的精准坐标。而职能部门也并未止步于“纸面回复”,而是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务实举措,将意见反馈视作“治理金点子”,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良性互动间,绘就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图景。
“喝彩”源于肯定,是“服务型”政府转型的成果,是对职能部门从善如流的开放与高效纠错的作为的肯定。反映出政府与群众之间信任桥梁的加固,表明了只要政府以最高的诚意和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自然会收获最大的理解与赞扬。当管理者不再将群众监督视为“找茬”,而将其看作“针灸”,当基层治理不是“防御性”的拿解释,而是“实打实”的拿方法,基层治理的脉络便更为通畅。付出回报间,实现了“政民团结一家亲”的共享联盟。
“卷尺哥”的故事并非难以复制,关键在于将其“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治理逻辑铺展开来。职能部门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行政文化,将意见视为改进工作的“富矿”,主动倾听“弱信号”。其次,要把信号放大,搭建智慧服务平台,畅通反馈渠道,设立响应机制,将更多“找茬”收入囊中。最后,更应主动“消茬”,政策制定多算一层民生账,项目建设多做一轮实地调研,服务机制多添一份人文关怀,以无“茬”可找的追求,推动基层治理效能的整体跃升。
来源:红网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