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赏乱象该下线了

2025-10-29 14:40:31 作者:陆夷

“清朗”行动,再出重拳!日前,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聚焦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四大突出问题,令人拍手称快。

画里有话 | 直播打赏乱象岂能屡禁不止_河北日报客户端

这是对年初系列专项行动的深化细化,更是回应群众关切、净化网络生态的重要举措。作为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业态,直播打赏本是用户对优质内容的认可与回馈,如今却逐渐偏离正轨,向非理性蔓延。有的通过部分动作和表情故意“擦边”引诱打赏,有的使用“跪爬”“嘶喊哭泣”等引人不适方式拉票,有的营造虚假人设、编排虚假剧情赚取同情,有的虚设“专属观看”等互动规则刺激高额打赏……花样翻新的话术和玩法背后,其实是精心设计的流量陷阱与利益算计,不仅容易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更冲击着公序良俗和社会价值底线。

此次专项行动在靶向发力、治理创新上下足功夫,主要体现在明确“禁止什么”的同时,清晰界定“如何根治”。比如,要求全面梳理排查属地直播平台、账号及MCN机构底数,有利于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提出依法严惩屡教不改的违规主体,深挖一批负面典型公开曝光,能够形成强力震慑;还有督促平台细化审核标准,优化打赏功能设置,可以从源头上压缩乱象滋生空间,等等,彰显了监管部门猛药去疴、标本兼治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对于部分主播通过猎奇营销、攀比引导、情感捆绑等手段诱导打赏,尤其是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问题,监管部门早已亮剑。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为例,其中就明确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等刚性要求,为未成年人筑起“防护墙”。此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直击打赏乱象的“七寸”,剑指存量问题,严防增量风险,能够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成效。

对这些“上头”的直播打赏,绝不能任其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疯狂试探。这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关键在于如何构建破立并举的长效机制。在为“破”除乱象拍掌叫好的同时,也要看到“立”的层面正持续发力、多点突破。法律层面,今年2月起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针对性回应夫妻共同财产打赏争议,明确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用共同财产进行大额打赏且超出家庭一般消费水平,可认定为“挥霍”行为,为受害方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行业层面,各地围绕优质内容创作争相出台利好政策,从资金扶持、平台赋能再到版权保护,切实营造健康有序的良好生态。

当前,“全民直播”时代已经到来。截至去年底,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超8亿,主播账号近2亿个;2024年全年直播行业实现营收超20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更需要健全的规则体系保驾护航。期待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为直播打赏立规矩、明底线、划红线,让违规成本真正高过收益,让理性打赏成为主流,推动行业走向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新阶段。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