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翼”动 智慧空天

——工行邯郸分行青年无人机小组用科技翅膀托起实体新愿景

2025-10-29 17:14:17

本网讯(通讯员 李世凯)秋日的邯郸,晨光穿透云层,洒在魏县鸭梨园的金黄果树上,也照亮了市区邯郸道古街的青瓦飞檐,更映在某房企工地的塔吊上。三支“青年无人机航拍小组”的身影,正分别在这三个场景里忙碌——他们操控着无人机掠过梨园、古街、工地,将镜头里的影像传入2199空天地智慧信贷系统,为不同领域的实体企业绘制着“数字画像”。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队伍,用科技的“线”,串起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同心圆”。

20251028143306254-13-50c01.jpg_scale.jpg

从“纸上数据”到“空中实景”:青年团队破解多场景尽调难题

“以前尽调像‘盲人摸象’,现在有了无人机,服务实体有了‘透视眼’!”工行中华支行的青年客户经理王乐天的话,道出了团队的核心价值。年初,邯郸分行团委组建“青年无人机小组”,32名青年跨条线集结——有深耕信贷的客户经理,有精通科技的菁英先锋,还有玩得转航拍的“技术大拿”,目标只有一个:用无人机的“天眼”与2199系统的“数脑”,解决传统尽调“跑断腿、看不准”的痛点。

第一站:邯郸道古街——为文旅复苏注入“加速度”

邯郸道是当地文旅名片,自春节开街以来,吸引全国各地众多宾客纷至沓来,园区也趁热而起,将扩建提升计划提上日程。“传统尽调,古街资产难评估,游客流量难预测,贷款审批卡壳在‘数据不够直观’。”新国际支行客户经理坦言,“现在通过无人机视角的空中慧眼,数据更直观!”

第二站:邯郸市飞地产业园项目——让工程进度“看得见、管得住”

邯郸永年飞地产业园项目,是邯郸市推动零部件高端智造,创新构建的“紧固件全生态共享模式”,项目占地460余亩。“以前靠人工查图纸、跑工地,一天尽调最多看3个标段,还容易漏细节。”支行客户经理秦好男曾为此发愁。

如今,智慧信贷的应用让无人机成了“移动监理”:每周定点航拍,覆盖工地全貌,2199系统的项目全景,能完整记录每个时间节点的地块建设情况。平均尽调及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第三站:魏县鸭梨园——为特色产业定制“生长贷”

作为“中国鸭梨之乡”,魏县20万亩梨园是农户的“命根子”,可贷款难一直困扰着种植户。“梨园分散,树龄、面积全靠嘴说,银行不敢贷。”种梨20年的老周免不了为贷款发愁。“周师傅,”邯郸魏县支行客户经理、青年飞手郭晓甜应用无人机尽调,“一块电就够勘测完周师傅这几块梨园了,免得来回跑了,你看周师傅这几块梨园,挂果量还不少嘞!”

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青年团队的“笨功夫”与“巧心思”

从“脚步丈量”到“云端俯瞰”,工行邯郸分行的青年无人机小组正以无人机为翼、以2199智慧系统为脑,在金融的蓝海里镌刻下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坐标。他们用科技丈量土地的温度,用数据解码实体的脉搏,让金融服务从“纸上方案”落地为“田间实效”、从“经验判断”升级为“数智决策”。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工具的革新,更是一群青年对“金融为民”初心的深情作答——当无人机掠过鸭梨园的金黄、古街的青瓦、工地的塔吊,当系统生成的评估报告成为贷款审批的“数字凭证”,他们用行动证明:青年金融工作者的使命,是把科技的“硬核”转化为服务的“柔软”,让金融“活水”精准浸润每一寸奋斗的土地,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希望、中小企业的生机、城市发展的动能。

这支“空中轻骑兵”,既是科技赋能的探路者,更是实体经济的守护人。他们以青春之名,在数字与土地的交汇处,书写着“金融报国”的时代注脚;以创新之力,为普惠金融开辟出更辽阔的天地。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无人机为眼、以数据为笔,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征程中,续写属于工行青年的热血传奇。

责任编辑:贺小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