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船舶驶入“深水区” 中再产险提示五大风险

2025-10-31 11:48:28 作者:谭乐之

20251031104900569-55-6eb00.png

在全球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动船舶凭借其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的显著优势,在水上交通运输领域快速发展,成为航运业关注的焦点。然而,其发展伴随不容忽视的新型风险。近日,中再产险发布《电动船舶市场及风险观察》,系统梳理电动船舶面临的五大主要风险。

一是船用锂电池新风险。相对传统内燃机驱动船舶,电池动力船舶改变了传统以柴油为燃料的柴油机动力源,变更为“动力电池+推进电动机”,因此,最主要的风险点在电池系统。热失控是锂电池火灾的主要原因,而锂电池热失控的诱因较为复杂,包括电池设计和制造缺陷、电池老化等内部因素以及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等外部因素。

二是船舶航行环境风险。船舶航行环境具有高湿、高盐雾的特点,同时受海浪、风浪影响不可避免发生倾斜、摇摆、震动甚至强烈冲击,使电池暴露在复杂的风险环境中,加剧了电池的不稳定性。船舶航行通常还面临救援条件受限的挑战,尤其当船上锂电池发生火灾时,可供现场实施的灭火措施较为有限,且难以及时获得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持。

三是船舶智能化网络风险。电动船舶具有智能化的先天优势,是航运智能化、绿色化的典型。高度智能化的电动船舶既为船舶管理带来便利,又使船舶暴露在更广泛的网络风险环境中,增加其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如果遭受恶意网络攻击,攻击者可能直接入侵船舶导航系统、动力系统等核心操作单元,造成船舶操纵失灵、推进系统宕机,甚至引发航行中断、碰撞、搁浅、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四是船电分离复杂模式风险。船电分离模式下,电动船舶采用“集装箱式移动电源”(箱式电源)。箱式电源存在船上使用、岸基吊装更换、陆上运输、换电站充电和堆放等风险场景。比如,箱式电源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面临掉落、冲击、振动的风险,可能导致箱体变形或损坏,进而引发内部锂电池受到碰撞挤压,增加热失控风险。此外,在“租电”经营模式下,箱式电源所有权人与船舶不同,如发生事故,双方以及对第三方损失应承担的责任可能存在模糊地带。

五是船舶全损及责任风险。作为全船的动力和电力来源,电池系统若受损,轻则导致全船失电,重则导致火灾爆炸等后果。一旦全船失去动力和电力,船舶的推进、操纵、导航、通信等功能将受严重影响,在复杂的水文、气象、航道和交通环境影响下,可能产生碰撞、搁浅等二次事故。若电池发生热失控并引发火灾,可能造成船壳全损、船员及第三方人员伤亡、货物等财产损失,并产生高额的救助费用和可能的污染赔偿责任,整体影响范围大、损失强度高。此外,从时间分布来看,充电/换电阶段由于电池状态变化频繁、风险集中,港口和码头因此面临更高的风险暴露,若发生事故还将导致港口相关财产损失,甚至引发营业中断、供应链中断等广泛间接影响。

中再产险指出,电动船舶较传统船舶风险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具有风险损失强度更高的特点。目前,电动船舶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保险在技术经验、风险数据积累、定价模型方面均不完善,保险公司需转变传统核保思维模式,建立全新的风险评估框架,构建单独的风险曲线,同时联合产业做好风险减量管理,助力电动船舶安全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谭乐之)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