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交出“十四五”工作成效亮眼答卷

2025-11-04 09:45:15

本网讯(记者 贺小蕊)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系统回顾“十四五”时期全省金融工作成效,通报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并就科创债发展、外汇便利化改革、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等热点问题回应媒体关切。

一、货币政策贯彻落实精准有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信贷总量持续稳定增长。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精准落实货币政策,综合运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各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有效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截至2025年9月,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61656.51亿元,同比增长7.29%,高于全国0.69个百分点。

二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供给提质增效。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创新“一链一行”“行长+链长”“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等体制机制。开展“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年行动、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等,联合印发《陕西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实施方案》,分篇制定实施方案,形成“1+5+N”政策实施体系。

三是着力营造良好金融市场环境。充分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加强存款利率监管,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2025年,陕西省成功争取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试点资格,成为10个试点省份之一,并成功落地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二、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区域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活力有效激发

一方面,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推动全省首个国家级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自2022年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小而美”定位,立足铜川城市发展实际,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城市转型两大目标,扎实推动金融健康建设,力促ESG挂钩贷款落地,创新整村担保模式,一系列典型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外汇金融服务供给,全力支持陕西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紧抓“一带一路”、陕西自贸区建设等战略机遇,纵深推进跨境创新及QFLP、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融资便利化等各类试点,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构建“五位一体”汇率避险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成本。

截至2025年9月末,试验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4.32亿元,同比增长12.28%;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5.16亿元,同比增长24.83%,高于全省9.85个百分点,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盖率、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服务便捷度与覆盖面再上台阶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统筹做好“十四运”、中国—中亚峰会、稳经济大盘等重要时期的金融基础服务工作。一是开展优化支付服务专项工作,建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8个支付服务示范区,实现西安市5A级景区外卡购票无障碍,全省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100%,18家重点银行ATM支持外卡取现,6600多个银行网点均提供外籍人员简易开户服务。二是推动西安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扩面增量,积极开展受理设备升级,累计流通业务(转账、消费)金额超320亿元,依托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落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4.3亿元。三是以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秦信融”地方征信平台三大平台落地应用为抓手,通过整合信用信息、创新融资场景、打通数据壁垒,着力构建“数据赋能信用、信用畅通融资”的良性循环。四是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部署,深化金融基础数据分析应用,统筹做好国库、征信、货币金银管理服务,有效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

四、维护区域金融体系稳定,持续守稳筑牢金融安全底线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体制机制,确保我省金融业平稳运行。组织实施金融风险精准画像工程,建立金融稳定统计监测分析系统,综合运用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压力测试等手段,摸清辖区风险底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有序压降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认真落实存款保险制度,着力筑牢金融安全网。探索建立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加强工作协同,共筑区域金融安全防线。

“十五五”时期,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立足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大局,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涉外金融服务质效,优化金融管理服务,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在奋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奋力谱写陕西新篇章。

责任编辑:贺小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