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渭南讯(记者 李文斌)11月4日上午,渭南市举行“十四五”规划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韩城专场活动。韩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新强通报了韩城市“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的经验做法和进展成效。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记者 李文斌摄
“十四五”时期是韩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
通报指出,自规划实施以来,韩城市紧扣“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聚力打造“五区”,抢抓“一县一策”政策机遇,以“三个年”活动和“八场硬仗”为抓手,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产业先行,打造现代产业链集群聚集区
韩城市坚定实施“工业兴市、产业强市”战略,精心打造北部经开区、中部高新区、南部农产品加工园区“三大省级园区”,构建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联动格局。工业经济焕发新活力,坚持龙头引领、聚链成群,建立钢铁深加工等9条重点产业链,形成钢焦煤电建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的现代产业体系。龙钢、旭强瑞等被确定为省级链主企业。“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廊道投用,红马科技锂离子动力电池引领产业发展前沿。全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3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3.7%。文化旅游呈现新气象,司马迁祠入围文旅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龙钢公司创成西北唯一的4A级钢铁旅游景区,《护宝寻踪》等韩城元素影视作品带动文旅持续升温。荣获中国文化百强县、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非遗特色示范县市。来韩游客累计达到1651万人次,接待游客总花费64.59亿元。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花椒、肉鸭、果蔬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互促共进,为康公司、富强宏图等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韩城大红袍花椒”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商标品牌价值218亿元,花椒籽精深加工填补国内行业空白,花椒系列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欧亚。
这五年,韩城市域综合实力稳居西部百强中上游,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稳健。
践行“两山”理念,打造黄河中游循环经济示范区
韩城市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基准线和硬约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攻坚克难中,交出了一份扎实的生态答卷。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完成省考优良天数、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三项指标任务,国控断面水质提前达到“十四五”考核要求。澽水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陕西省最美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有序实施。扎实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三北”防护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废弃露天矿山修复140公顷,营造林24.25万亩,退耕还湿1.98万亩,水土保持率提高2.67%。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持续深化企业工艺技改,完成焦化产能淘汰、石灰立窑整合,培育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0户,一般工业固废利用率达到78%。
今天的韩城,天空蓝、绿水清、生态优,正在实现从“工业老城”到“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
深化改革攻坚,打造创新服务发展样板区
韩城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涌动、高效汇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持续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实施重大项目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常态化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社会服务更加便捷,持续深化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片区、社区、小区”三类管理服务单元改革纵深推进,“片区+中心村”模式荣获全省政府职能转变优秀创新案例。国企改革更加高效,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市属国企集团化管控、市场化转型,完成48户国企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和特许经营权,成功发行两批次12.7亿元私募债券,市属国企实现从“失血”到“造血”再到“回血”的关键性转变。
改革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幸福账单”、企业摸得着的“发展红利”。
加速协调发展,打造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引领区
韩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构建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发展格局。城市功能持续完善,以“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常态化推进城市体检、城市更新,集中改造老旧小区53个,清洁供暖、北区照明等项目启用。爱琴海购物公园、香山文化创意街区等新地标相继亮相,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1个,跻身国家支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市民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持续增强。乡村振兴持续巩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清零,6个村(社区) 入选全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芝阳镇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城古欢乐田园”认领模式获农业农村部推介。聚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市”。民生保障持续优化,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城镇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分别达1.5万人、1万人和0.35万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63所,新增学位1170个,“双减”工作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市人民医院被纳入三级综合医院管理,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2021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59%,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筑牢安全基石,打造高效统筹发展安全先行区
韩城市坚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将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安全形势稳步向好,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连续获评省级平安县市、摘得“平安银鼎”“平安铜鼎”。金融风险逐步缓释,抢抓中、省支持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政策机遇,全力争取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政府债务率下降超过50%,存量融资债务利率控制在6%以下。化债工作被中组部列为“新官理旧账”践行正确政绩观典型案例。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四联调解”工作法,以高效能治理保障了高质量生活、护航了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韩城必将紧抓战略机遇,锚定“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韩城新篇章。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