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榆林市上盐湾镇尹家庄村,层层梯田披上“金装”,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秸秆,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眼下正值谷子成熟收割的关键时期,田间地头一台台履带式收割机来回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奏响了山地丰收的欢快乐章。

两台收割机在谷地协同收割
“今年总共种了300多亩谷子,亩产大概400到500斤。”榆阳区刘建军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建军介绍。
作为陕北优质杂粮的代表,上盐湾镇的谷子自带“先天优势”。这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让谷粒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口感香甜软糯,成了市场青睐的绿色农产品。

种植户手捧饱满的谷穗,金黄颗粒映出丰收喜悦
“今年种植的品种是‘陕谷一号’,主要特性是抗旱,米的品质好。相对来说,传统的小米熬一次粥用一碗米,我们用半碗就够了,稠稀度是一样的。我们的米香,熬出来的粥上面会飘着一层油,口感非常好,非常细腻。”刘建军说。
站在尹家庄村的梯田上望去,昔日的 “尖山峁子” 已经变成了平整的耕地,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

履带式收割机在谷田高效工作
“以前的农民种田,全部靠人工,靠牛翻地、人掏地,土地流转以后,现在从播种、除草到采收全部是机械化作业。”刘建军说。
收割现场,一台台履带式收割机穿梭在田间,轰鸣声中,谷穗被快速收割、脱粒。机械化作业让种田效率大幅提升,以前几个人几天才能收完的地,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我们的收割机是最适合山地收割的一款机器。”榆阳区富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付艾说,“收割机是履带式的,直径小,转弯快,特别灵活,而且很耐用,脱粮脱得干净。”

收割机将仓内的谷粒倒入三轮车
从人工劳作到机械化生产,从普通品种到优质良种,上盐湾镇用山地机械化改写了小杂粮种植的历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上盐湾镇正以崭新面貌,书写着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美好篇章。(王小梅 叶芮卓)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