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万象韵悠长

——工行陇南分行画家雍国庆的艺术之路

2025-11-07 11:27:49 作者:卢昕

本网讯(记者 卢昕)2022年,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画家雍国庆来到工行陇南分行的帮扶点——琵琶镇毛家沟村。他心系这里的群众,作为驻村队员,想为贫困村办些实事;同时,也想以画家的视角勾勒这里的壮美画卷。

这些年,驻村工作组始终坚持谋事“一盘棋”、干事“一条心”、成事“一股劲”,讲实招、办实事,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毛家沟村整体脱贫与全面振兴蓄势赋能。在四年的帮扶工作中,雍国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及地方各项帮扶政策,为村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尽己绵薄之力。

驻村期间,他始终认为“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是艺术的重要源泉。脱贫攻坚给这里带来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帮扶村的路修好了,村民的车辆能顺利开到家门口;桥架起来了,出门更方便,村民们外出学到了新技能……他目睹着这片土地上的崭新故事,见证着这里焕发新的生命力。

身如笔落烟村处,心到书融繁华间。这些年,他深入生活、扎根村民,用心描绘帮扶村的发展变化:村上青年忙碌拼搏的身影、孩子们欢呼跳跃的场面,尽显蓬勃活力;村庄日新月异的发展、群众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生动景象,无不让人感动。在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他都会拿起画笔、拎起画箱,把写生、采风、创作及帮扶实践有机结合,在这锦绣山川用脚步丈量土地,探知艺苑瑰宝、文韵光华,描绘人民的勤勉质朴,从生产劳动现场、人文自然和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在广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接地气、动真情,长见识、增才干,感悟源于生活的艺术,体会“艺术为人民”的真谛。他用画笔记录乡村新风貌、村民新生活,真正让艺术成为连接金融服务与乡村发展的纽带。

20251107100010081-52-9de8a.png

飞泉触石玉玎璫,中隐神龙岁月长

雍国庆走上山水画创作之路,源于对家乡陇南山水的热爱与艺术教育的滋养。家乡康县的山峦、溪流与村落,是他最早接触的“自然画卷”。童年时,他便常对着山水涂鸦,这份对自然之美的感知,为他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后来考入天水师范学院美术系,系统学习美术理论与绘画技法,才算真正踏入艺术之门。

20251107100010041-90-b2714.png

秋居云壑间

雍国庆说,艺术成长中师长的指引尤为关键。2002年,他到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修班进修,学院“以美育人、以艺塑美”,以传承优良作风,搭建更高平台,为他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他有幸得到陈平、崔晓东、毕建勋、李铁生等名家指点。他们不仅教他笔墨技巧、皴擦点染的章法,更让他明白“山水画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刻,而是心灵与自然的共鸣”——比如陈平老师强调“要从传统中找根,在自然中找魂”,崔晓东老师鼓励他“深入生活,才能画出有温度的作品”,这些教诲至今影响着他的创作理念。此外,同道间的交流也让他受益匪浅:大家一起探讨技法、分享写生感悟,在相互借鉴中不断进步。家人更理解他对艺术的执着,在他专注创作或外出写生时,默默承担生活琐事,让他能心无旁骛地追求艺术理想。

在工行陇南分行,雍国庆从事过多个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金融业务相关工作。多年来,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他获得了单位同事与领导的认可。这份工作不仅让他实现了职业价值,更收获了“专注”与“坚持”的品质——金融工作需细致、有条理,将这种素养迁移到艺术创作中,让他打磨作品时更有耐心,能沉下心研究每一处笔墨细节。

鲁迅说,“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他深知,从学校毕业后要走上中国国画艺术之路、成就梦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平衡本职岗位与艺术创作,核心在于“合理规划时间”与“让工作与创作相互滋养”。工作日,他全身心投入金融工作;下班后及周末、节假日,则成了创作的“黄金时间”:每天下班后抽2~3小时练习笔墨、整理写生素材;周末有空便自驾去陇南周边山区写生,观察山石纹理、云雾变化,积累灵感;节假日则集中精力创作、修改大幅作品。同时,他还把本职工作中的“严谨思维”融入创作——比如规划创作计划时,像梳理金融业务流程般明确各阶段目标;处理作品细节时,像核对金融数据般细致,确保笔墨、构图无疏漏。此外,工行系统内的文化氛围也为他提供支持,比如总行举办的美术展览,既让他有机会展示作品,也激励着他精进技艺。

“用画笔描绘什么,展现什么,这是艺术的关键。”在雍国庆看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就要为人民服务,让更多人的笔触描绘祖国的美好山河与人民的壮丽事业。在山水画创作领域,雍国庆自幼浸润于传统文化,对历代大师经典心摹手追,深谙中国书画艺术的美学精髓与笔墨之道。他感悟,艺术是一种修行,也是与自然、时代对话的方式:第一,绘画艺术要“扎根传统,方能行远”——中国山水画有千年积淀,勾皴擦点染的技法、“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创作根基,唯有深入学习传统,才能在创新中不迷失方向;第二,“贴近自然,才有真情”——自然是山水画的灵魂,唯有常去山间写生、用心感受山石草木的生机,才能让作品充满灵气,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他坚守“传统是根、时代是镜、人民是源”的创作初心,笔下笔墨强悍、风格朴茂沉雄,每幅作品既具大写意山水画特质,又兼具空灵通透的意趣、意境与气势兼容的特点,满含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礼赞。他身边的绘画老师如是说:“他以踏实的画风和扎实的绘画技能,创作了一大批时代气息浓郁、色彩绚丽的画作,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他以充沛的创造热情,将传统与创新、写生与笔墨统一起来,在写意、没骨、重彩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山水画体上挥洒自如,融会贯通,抒情表意,已趋于成熟境界。”

他始终坚持探索实践,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及行业展览中获奖:《陇上秋色》获“首届中华民风民俗书画工艺精品大展”铜奖;《清秋草香小村幽》获甘肃专业画院作品联展优秀作品奖;2008年获陇南市文学艺术银奖;《陇山秋霁图》《春山云起图》在工行总行展览中获银奖;《万壑冷浮银》《溪山流水野人家》在工行省分行展览中获金奖;《山水》获陇南市银行业协会展览二等奖。《秋谷苍崖》入展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第二届“工行杯”全国美术作品展,多幅作品在中国北京、俄罗斯等地展出并获观众认可;作品《山水》被工行总行收藏。他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九源书画院院士、陇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还被陇南书画院聘为特聘画家——这些身份既是荣誉,也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能在绘画艺术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他对艺术创作的感悟是“坚守初心,终有收获”,常说“守得住热爱,看得见远方”——艺术需要不断打磨技艺、沉淀思想,唯有如此,才能在探索中突破自我,画出更有个性、更有温度的作品。他还经常参加美术爱好者深入企业及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他用心留下最好的作品。他说在这里不仅仅是活动,更是在探索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爱、艺术与生命之间的深刻联系与完美融合,也是书画界交流互鉴的一个绝佳场所。这些活动为我们与社会大众搭建了一个欣赏美、学习美、交流美以及传递大爱精神的重要桥梁,值得珍惜。

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如何处理好工作与爱好的关系。他认为,金融从业人员提升艺术修养,应“以艺术丰富生活、滋养心灵”:比如走进美术馆、画廊看展;春天赏花开、秋天观山林变色,感受自然之美;读艺术入门书籍,或写几行毛笔字享受创作过程;也可大胆尝试摄影、剪纸等其他艺术形式,通过实践感受艺术魅力,让艺术成为缓解压力、丰富生活的方式。同时,可借助“团体力量”营造艺术氛围,比如参加书画社、艺术兴趣小组,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交流心得、分享作品,在相互鼓励中进步,让艺术成为表达自我、连接他人的桥梁——这样的艺术实践既有温度,也能让修养提升更有意义。

付出终有收获。大凡有成就的书画家,都是耐得住寂寞的高手、沉得住静气的行家。在书画艺术道路上,他的路还很长。我们坚信,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他定会不断提升、持续进步,创作出更感人、更优秀的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贺小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