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给外地客户开“存款后门”,华瑞银行遭违规揽储质疑

2025-11-10 11:11:12

20251110095640768-61-fc8fe.png

近日,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华瑞银行”)再陷合规争议,其微信小程序上架的一款3年期定期存款产品,虽明确标注“仅限上海地区客户”,但媒体调查发现,该行工作人员可通过“特殊通道”协助异地客户完成开户存款,即便客户身处北京、手机号及户籍均非上海,全程仍无阻碍。

根据报道,在社交平台上,类似案例并非个例,网友分享通过华瑞银行手机银行App、微信小程序异地存款的经历,均提及“注册后由工作人员协助开通权限”;更有“存款特种兵”为获取较高收益,选择跨省赴上海线下开户,变相规避地域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华瑞银行首次因揽储违规“触线”。2025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已对其开出“天价罚单”:因绩效薪酬管理不到位、未经核准履行高管职责、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以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等12项违法违规行为,对华瑞银行罚没合计680.12万元(沪金罚决字〔2025〕68号)。

该行在年报中称,相关问题源于2022年监管现场检查,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并承诺将“强化风险机制建设,确保业务合规”。但从此次异地揽储“开后门”事件来看,其合规整改成效存疑。

事实上,民营银行异地揽储早被纳入监管重点领域。监管部门多次明确,除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四家具备互联网银行资质的机构外,其余地方法人民营银行需严格遵循“属地经营”原则,不得跨区域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但在当前存款利率普遍进入“1时代”的背景下,部分民营银行为争夺储源,仍通过各类变相手段突破监管红线。

从行业实践看,不同民营银行对异地业务的执行标准差异显著:苏商银行等机构会明确提示异地客户“所在区域未开通存款功能”,而富民银行等则允许异地客户直接线上办理;更关键的是,“异地”界定存在模糊地带——有业内人士指出,外地客户若赴银行注册地线下开户,常被视同“本地客户”,部分银行还通过“白名单邀请”等隐蔽方式开展异地贷款,合规风险暗藏。

违规异地揽储的危害已引发业内警惕。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分析,异地客户对负面信息敏感度更高,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或负面传闻,易引发集中提款,大幅放大银行流动性风险;同时,银行注册地与业务开展地分离,还会导致监管责任归属模糊,增加风险处置难度。更值得关注的是,高利率吸储会直接推高银行负债成本,可能倒逼机构投向高风险业务以覆盖成本,形成“高成本—高风险”的恶性循环,危及经营稳健性。

为何民营银行屡涉异地揽储违规?业内有观点认为,核心动因在于其天然短板:物理网点少、品牌影响力弱,获客与揽储压力远大于传统银行。而存款作为信贷投放的基础资源,在利率下行周期,商业银行需通过扩大资产规模维持盈利。

数据显示,华瑞银行存款规模从2022年末的254.96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406.76亿元,贷款及垫款总额同步从251.10亿元升至364.08亿元;同期营业收入从9.7亿元增至20.67亿元,净利润从亏损3.41亿元转为盈利2.21亿元,业绩增长与存款规模扩张的关联性显著。

来源: 鲁网-泰山财经  林俊洁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