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错落的小洋楼、整洁宽敞的庭院、设施齐全的活动广场,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走进榆林市三道沟镇阳湾移民新村,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阳湾村7个村民小组178名群众曾因地处煤矿采空沉陷区,面临土地沉陷等安全隐患。2019年,镇政府和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推动阳湾移民新村建设。2023年,84户村民喜迁新居。
面对移民新村普遍存在的“融入难、管理难、发展难”问题,阳湾移民新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构建“五微治理”体系,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织密“微组织”。成立党群服务驿站,下设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等4支功能型组织,创新推行“1+2+N”联户网格,形成“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应”的治理新格局。
做实“微教育”。将优良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管理,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引导村民“人人出力、户户争先”,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做优“微服务”。党群服务驿站推行“微心愿”征集机制,建立“需求清单”,精准对接群众诉求。针对老年人提供上门体检、理发等服务,开设“亲情连线室”,架起亲情沟通的桥梁。
培育“微产业”。利用集体坡地发展光伏产业,结合生态修复,发展特色种植。鼓励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家庭农场、快递运输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创新“微治理”。建立“庭院议事会”“线上议事群”等平台,通过“敲门问需”“板凳议事”等形式,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累计协商解决各类事项30余件。
“遇到困难,马上就有党员志愿者上门帮忙,心里特别踏实!”村民马玉珠的感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村民李大爷的“小超市”开业后生意红火,他笑着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当上了老板!”
“五微”虽小,却凝聚着大能量。阳湾移民新村用“微力量”撬动“大民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基层智慧与实践样本。(郝成霞 高四玲)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