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神木大地硕果飘香,特色产业迎来丰收,成为村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丰收喜悦,绘就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

红葱铺绿喜获丰收
走进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红葱种植基地,村民屈林林正带着家人忙着收获红葱,翠绿的根茎下,饱满的葱头沉甸甸地扎根土壤,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葱香。提起自己的红葱“事业”,屈林林难掩自豪:“我种植红葱已经几十年了,品种是正宗山地红葱,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不仅味道好而且耐储存。我一共有4亩多葱田,每年能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石峁村地处山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合红葱生长,加上红葱种植周期短、管理简单,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在种植。独特的地理环境再加上村民的精心培育,更让这里的红葱远近闻名。

近日,石峁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收割、捆扎、搬运、晾晒,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不少收购商闻讯而来,就地完成收购交易石峁村村委会主任袁文财介绍:“我们这里种出来的葱茎粗、质厚,辛辣味重,很受市场青睐,在神木市场范围内也是名牌产品。目前村里一共种植红葱160亩左右,亩产3000多斤,红葱不仅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更是村民们的‘致富葱’。”
酸枣流红致富有方
在万镇镇李家畔村的1200多亩酸枣基地,同样一派丰收盛景,红彤彤的酸枣像一串串玛瑙缀满枝头。村民们穿梭林间,手持长棍敲击枝干,成熟的酸枣簌簌落下,大家弯腰捡拾、麻利装袋,欢声笑语弥漫山间。村民李根兰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满是笑意:“在家里闲着也是待不住,来这儿收枣既能挣点零花钱,还能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一天下来能有100多元收入。”

村民们的增收底气,源于村里酸枣产业的科学布局与成熟运营。近年来,李家畔村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规模化种植酸枣,并建起酸枣仁加工厂,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升了附加值。酸枣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村里的闲置土地“活”了起来,更给村民们铺就了实打实的致富路,让村集体经济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转变。

谈及产业发展成果,李家畔村党支部书记刘宝清说:“目前,我们合作社共种植酸枣1200多亩,预计今年产量能达到40-50万斤,能给合作社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
近年来,神木市立足地域资源禀赋,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红葱、酸枣、黑豆、小杂粮等特色作物,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写下产业兴农、富民强村的生动注脚。
从漫山酸枣硕果盈枝的喜人景象,到田间红葱翠叶凝香的丰收盛景,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庄依托特色产业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乡村美丽的新画卷,正在神木大地上徐徐展开。
(张帅 贺鑫)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