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1日,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惠民生 增福祉”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铜川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玉宁,四级调研员王妙云,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主任杨开祥参加发布会,以“聚焦精准救助 提升服务质效 综合施策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为题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铜川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人王兵利主持。
发布会介绍,近年来,铜川市民政系统着力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工作,重点关注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群体,构建梯度救助格局,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功能。
制度体系持续完善。聚焦困难群众需求,破解救助单一难题,推动保障从“兜底型”向“综合型”升级。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配套印发低保、临时救助等规范性文件及多项专项、急难救助政策,今年已转介其他部门救助483人,享受多重救助128人;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多部门出台实施意见,拓展救助资源供给,推行“融救联助”模式,引导各类爱心力量参与救助帮扶,目前已转介社会力量帮扶7人。
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救助向“政策找人”“综合施救”转变。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市、区县两级协调机制,今年解决急难个案问题9个;开展精准信息核对,出台实施方案,与住建、医保等20个部门签订信息共享合作协议,实现救助对象动态管理,今年已核对救助家庭信息7.6万人次、核查清退救助对象423户1150人;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组建436支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今年共排查救助困难人群1.3万人次。
救助力度不断加强。坚持兜牢民生底线,提升救助精准度、扩大覆盖范围,精准对接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救助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实现全省唯一“三连升”,城市低保、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至665元每人每月、7781元每人每年;建立三级包联责任制、签订四方委托照料服务协议,实现特困供养对象住院“零自付”,推动照料护理常态化;救助保障方式不断扩展,严格落实“分类施保”政策,为特殊群体增发低保金,发放冬季取暖补助。“十四五”期间累计保障14.29万人,发放保障金7.34亿元,实施临时救助13.91万人次。
政策衔接更加紧密。以消除政策壁垒为核心,推动民政救助政策、其他救助政策集成发力。扎实开展“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工作,印发相关通知、整合四大体系,建立四统一工作机制,实现救助事项”一门受理、一次通办”;依托省级平台加强“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实行“四色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服务效能有效提升。坚持力量、资源下沉,强化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落实“放管服”改革,实现救助申请“乡镇受理、乡镇审核、乡镇确认”的闭环管理,城乡低保审批时限缩短至20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45个工作日;发挥急难救助“小快灵”作用,乡镇(街道)设临时救助储备金,急难性救助审批发放缩至5个工作日,小额救助实现当日到位,“先行救助”机制帮扶85名群众。探索“救助+服务”模式,投入300余万元购买服务,为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提供上门探视服务,并为有需求的特殊群体开展洗衣、助餐、助浴等服务。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承担着兜底保障的重要任务。”郭玉宁表示,下一步,铜川市民政系统将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效能,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