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11:35:36 作者:陈国伟

本网讯 2025年11月12日,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卫莎莎通报全市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工作进展。今年以来,安康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251112213048906-49-a741d.jpg

构建“三个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目标责任体系方面,安康市制定《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工作实施方案》,构建“1+4+23”目标体系,将78项具体指标分解至39个责任单位,形成全覆盖责任链条,并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

产业支撑体系方面,实施重点产业链就业促进计划,设立“链长+就业服务专员”双负责制,在9条产业链布局就业服务站。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吸纳就业超4.1万人,电子线束产业带动1.2万人就业,富硒食品产业提供2.3万个岗位。全市1015家新社区工厂实现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18.3%。

监测预警体系方面,开发“智慧就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动态跟踪16.8万家市场主体用工情况。创新“五色预警”机制,前三季度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12起,保障3.2万名劳动者稳定就业。

实施“三大工程”提升就业质量

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推行“四单”模式(企业下单、机构接单、劳动者点单、政府买单),完成补贴性培训3.2万人次,就业率达82%。培育“安康美厨”“紫阳茶工”等16个劳务品牌,其中“安康家政”“旬阳建工”获评国家级品牌。新增高技能人才3862人。

重点群体帮扶工程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十个一”服务计划,建立实名制台账,开发见习岗位5000个,举办招聘活动18场,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2.3%。对脱贫人口建立“三张清单”,通过“点对点”输送、帮扶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兜底等方式,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就业服务优化工程建成全省首个“就业服务综合体”,整合22个零工市场、53个社区服务站资源,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创新“局长直播带岗”活动12期,提供岗位3.6万个。开发“秦云就业”安康分站,归集岗位信息21.5万条,实现求职“掌上办”。

强化“三项保障”增强发展后劲

政策保障方面,落实阶段性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4982万元,实施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发放补贴8650万元,惠及企业1326家。创新“就业券”制度,向重点群体发放补贴1.65亿元,并通过政银企对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2亿元。

创业带动方面,实施“归雁经济”计划,建成93家创业孵化载体,在孵企业2091家。举办“创响安康”创业大赛,评选优秀项目36个。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2.3万户,带动就业5.8万人,汉滨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高新区科创园等获评省级示范基地。

增收渠道拓展方面,创新“以工代赈+”模式实施项目186个,发放劳务报酬2.1亿元。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新增灵活就业3.2万人,推动农旅融合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拓宽居民增收路径。

卫莎莎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巩固稳就业促增收成果,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民生基础,助力幸福安康建设。

(编辑/陈国伟)

责任编辑:安康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