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市场“磁力”凸显,吸引外资机构持续加码布局。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外商独资公募富达基金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82亿美元增加至2亿美元,增幅接近10%。这已是富达基金年内第二次增资,今年2月份,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6亿美元增加至1.82亿美元。
富达基金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份,在2022年12月份正式获批开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基金销售、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富达基金由富达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100%控股,富达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则是由富达国际全资控股的公司。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富达基金旗下共有10只基金产品,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公募FOF,合计管理规模为35.71亿元。今年以来,富达基金共成立了富达任远稳健三个月持有混合(FOF)、富达创新驱动混合发起、富达港股通精选混合发起3只基金。
除富达基金外,还有多家外资机构在布局中国市场方面频频落子、动作不断。在增资方面,贝莱德基金在今年7月份将注册资本由12.5亿元增加至14.5亿元,增幅达16%;联博基金在今年3月份将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加至5亿元,增幅约为67%。在推行新产品方面,包括富达基金在内的9家外商独资公募年内共新成立41只新基金。
随着外资机构在华市场的持续深耕与布局,积极成效正逐步释放。截至11月12日,在外商独资公募旗下的275只产品中,年内实现净值增长的基金产品数量占比超96%。
看好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成外资机构共识。11月12日,联博基金发布最新月度评论表示,投资中国股市的长期逻辑根植于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化,当下阶段对创新和资本效率的追求,或将重塑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竞争力;对健康通胀环境的培育,也可能为盈利增长提供更友好的宏观背景,中国股市的长线投资价值正在持续显现。
不过,在具体投资机会方面,各家外资机构在细分领域各有侧重。联博基金建议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兼具红利与价值属性的优质企业,这类标的不仅提供股息保护,较低的估值也有望中和市场波动风险;二是具备持续成长性的科技与新消费题材,相关企业或将直接受益于创新驱动。
“创新药械的发展值得期待。”大摩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经理王大鹏表示,当前,中国创新药械产业不断进步,并逐步开启国际化征程,对外授权等持续落地,全球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头部公司业绩呈现盈利加速或加速转盈趋势,代表性公司实现了从仿制向创新的转变,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宏利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孟杰更为看好化工行业。孟杰表示:“早在去年,我们就观察到化工行业很多环节的价差已处于历史最低位置附近,进入了左侧布局的视野。我们在今年第三季度加大对相关标的的配置,是因为看到了更明确的产能出清信号。同时,在行业反内卷背景下,龙头企业的协同意愿和行为在增强。”
来源:证券日报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