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农商行三厂支行陈丽娟: 温情柜台 平凡亦闪光

2025-11-17 14:50:21

陈丽娟是江苏海门农商行三厂支行一名普通柜员,1997年,她怀着对农信工作的热爱与憧憬,加入到海门农信大家庭。参加工作28年来,她始终默默地扎根基层,先后在麒麟、常乐、三厂等支行担任柜员,将芬芳年华献给了农信事业,用春风般的服务传递着海商温暖。

用心护老真诚服务

“陈姐的窗口,永远排着最安心的队。”这是三厂支行客户常说的一句话。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渐浓,陈丽娟的一天总是从微笑开始,以满意收尾。

三尺柜台前,她总能保持十足的耐心、暖心的微笑,一遍遍透过柜台玻璃指导客户操作。面对年长客户,她会把操作流程拆成一步步的“小指引”,连签字的位置都会作细心标注。客户不理解的业务,她总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客户满意离开。遇上业务繁杂的场景,她总能有条不紊地理清头绪,既保证服务效率又不失态度亲切。考虑到老年人防诈反诈意识比较薄弱,她又化身“女儿”身份,“唠叨”不停。28年里,她的服务从未因重复而褪色,反而如陈年佳酿,愈久愈醇。

在陈丽娟看来,客户来银行,图的是一份踏实,而银行就应该把这份踏实稳稳当当递到他们手里。“每当为老百姓办理存取款、查询余额等一笔笔普通业务,都能换来客户最朴素的道谢,这就是我的价值!”说话间,她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立足需求精准营销

在同事们眼中,陈丽娟不仅是服务标杆,更是营销战场上的“先锋猛将”。

她从不用生硬的方式推介产品,而是“把对的产品送到对的人手里”。有客户认准她的柜台办理业务,陈丽娟留意到对方有闲置资金但尚未打理,便结合客户的风险偏好,推荐了稳健型理财产品,多年来为客户稳稳增值。

有一回临近月底,三厂服装加工厂的会计忙着发工资,却因为对公账户转账限额不够,工人工资没法及时到账,陈丽娟便及时帮客户协调开通了“临时转账额度绿色通道”,当天就帮工厂完成了32名工人的工资发放,避免了工人催薪纠纷的发生。其后没多久,这家工厂不仅把所有流动资金存到了三厂支行,还热心地介绍了同园区的两家工厂来开户。一些工厂会计手机操作企业网银不熟练,只能到网点现场办理转账、对账等业务,陈丽娟就主动上门手把手地教,至少示范三遍,直到对方能独立操作了她才放心。学会手机操作后,会计们每月至少能少跑银行两天。

“营销不是简单直接的‘卖东西’,而是要帮客户算好‘收益账’‘放心账’。”正是这份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她的营销业绩多年位居支行前列,更让“陈丽娟”这个名字,成了三厂支行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青蓝相携齐心共进

作为一名一线经验丰富的银行前辈,陈丽娟不仅为刚参加农信工作的新柜员做表率,更难得的是,她还会及时给予新到岗的年轻主管有力的暖心支持。

支行新主管刚到任,还未摸清各类业务流程,面对客户咨询常常答不上来,陈丽娟留意后默默记在心里,专门找了个周末时间,拉着新主管一起梳理业务流程。处理客诉时,她也能及时送上暖心“助攻”。有企业客户因为大额取款问题,在大厅里大发脾气,新主管安抚客户效果有限,陈丽娟便上前帮忙,把客户请到会议室,倒上热茶,等客户情绪稍微平复后,再轻声细语商量:“您先消消气,我们特别理解您着急用钱,咱们一起看看怎么解决。”安抚客户的同时,她与主管一起联系周边支行迅速解决了问题。

时光荏苒,关于陈丽娟,大家的脑海里收录了很多温情片段:老人们念叨的“小陈比自家闺女还贴心”,年轻同事请教时她倾囊相授的“营销秘籍”,她抽屉里写满客户需求的笔记本……这些美好瞬间都在诉说着一位海商人最朴素的初心。

几十年如一日深耕细作,陈丽娟在平凡的银行柜台,将“担当”融进了岁月,把“优秀”写成了日常。这份兢兢业业,是对“农信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这份恒久热忱,更是点亮了激励新时代海商人前行的灯塔。 

来源:城市金融报 通讯员施红艳 殷兴梅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