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禁摩区被放行”何以获赞808万

2025-11-20 14:26:02 作者:王瑞琳

近日,北京的宋先生因母亲去世,在骑摩托车奔丧途中,情急之下驶入禁摩区。 宋先生被交警金彤拦下,停车后哽咽解释“妈没了”。 金彤见状,立刻用对讲机上报,对面传来一句“给他过吧”。 “您节哀,师傅。 ”金彤放行时,还嘱咐宋先生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分享丨下月起深圳禁摩实施新规!这7个区内所有道路禁行

行车记录仪录下的这一幕,被宋先生发布至网络平台。 截至19日上午10时,相关视频点赞量最高的已超808万。 正如有网友评论,这每一个赞,都是“大家为有温度的执法点赞”。

“拦下你是我的职责,放你走是我们的默契。 ”作为交警,金彤有责任拦下闯入禁摩区的宋先生;但作为儿子,他也第一时间共情了宋先生的悲痛与焦急。 而对讲机里传来的那句“给他过吧”,则是执法者的共识,大家共同选择了放行这个奔丧的人。

法治的权威,并不因关键时刻的“亮绿灯”而折损,反而更见智慧。 事后,宋先生为金彤送去锦旗,感谢他“温情执法解民忧”。 执法本为民,绝非为执行而执行。 若执法者固守纸面规章,非把宋先生赶去绕路,又将给后者留下多大的遗憾。

执法,既要讲规矩,也得讲情理。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明确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因此,交警在执法时充分考量奔丧这一特殊且合理的诉求,不仅有法理支撑,也契合了注重社会效果的柔性执法理念。力度与温度兼备,法治在群众心目中才会更具威望、更可信赖。

点赞放行,是为了鼓励一名交警,更是为了激发其他执法者的勇气。有些时候,个别执法者因怕担责,只维护了法治“刚”的一面,却缺失了应有的人文关怀。所以,唯有一次次对这类做法,施以“对”与“好”的价值判断,才能让更多执法者放下顾虑,多为群众着想。

当然,传递这种价值导向,也需要好的机制来固化和托底。举个例子,若在柔性执法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比如摩托车擦挂了汽车,能否以一定的容错机制来保护具体的执法者?要将“个案亮点”变成“普遍常态”,还需要通过建立清单化指引、强化正向考评激励等手段,来倒逼执法理念优化,让刚柔并济进一步成为执法者的主动选择、共同选择。

谁说人类的悲欢无法相通?金彤和他的同事放行宋先生、808万个陌生人的点赞,分明诠释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同理心。这种设身处地的理解,这种跨越距离的共鸣,正是让社会变得更温暖的底色。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