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渭南市大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14亿元

2025-11-21 16:56:33



本网渭南讯(记者 李文斌)11月20日,渭南市举行“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荔县专场。大荔县委副书记、县长杜鑫以“奋楫笃行促发展 深耕实干结硕果”为题介绍“十四五”以来大荔县的发展变化。大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卢高昌,大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秦武杰,大荔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朱新潮,大荔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霍梅分别回答记者提问。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主持发布会。

“十四五”期间,大荔县紧密围绕“大美大荔共同富裕”核心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锚定“一线一园一区一谷”主攻方向,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提升、稳步推进。持续保持全省农产品主产县领先地位,荣获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先进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等省级以上荣誉20余项,连年荣列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优秀等次。

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发展底气持续彰显

把经济增长作为第一要务,大荔县以“稳”固基、以“进”提质,核心经济指标表现亮眼。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14亿元,年均增长6.2%,增速持续高于省市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跃居全市第三,工业“短板”加速转化为“潜力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1%,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亿元、年均增长11.7%,发展“造血”能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84亿元,增速全市前列,消费市场活力全面迸发。

产业发展质效双升 集群优势加速凸显

大荔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逐步破除传统产业路径依赖,构建起“农业筑基、工业补强、服务业提质”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为31:16:53,实现了从单一农业县向多元产业县的转型。

农业兴县成色更足。统筹推进“粮果菜畜渔”5大产业,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动以冬枣为代表的“1110086”地标产品协同发展。“大荔冬枣”纳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品牌价值达到72.94亿元,连续三年保持中国果品品牌十强,冬枣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远销20多个海外市场,亿元村增至2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经济支柱;中垦华山牧场建成省内单体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奶牛养殖基地,大荔县还成功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工业强县突破更快。聚焦“工业倍增”目标,构建以食品工业为优势,精细化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主导,装备制造为重点培育的工业体系,海泰新材料、同州蔚隆等行业骨干企业落地生根,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新增规上企业29户;经开区分子工业产业基地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获评省级特色专业园区、省级绿色园区、省级化工片区。

商贸文旅活力更强。“天下粮仓”农耕体验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国家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5.03亿元,吸引投资428.57亿元。

改革创新动能更足。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局长进大厅、首席走流程”,推行“容缺+承诺制”审批,“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3.09%、网办率86.58%,获评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翻番。秦创原农创谷科技创新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建成投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大荔七月黄”柿子项目获省林业科技一等奖,入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宜居品质明显提升

以区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引,大荔县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县城品质显著升级。城东片区、同州新区开发持续推进,完成南环路、洛滨大道等7条人行道改造,15条路面翻新,17条道路路灯更新,5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新建3条供气管网、5条供热管网,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天然气、供电设施日益完善;搭建城市智慧指挥体系,开启“智慧城管”新模式,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2531”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成帮扶项目116个、收益700万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24.11万亩,粮食年产量达到47.3万吨,年均增长3.64%,吨粮镇、吨粮村遍地开花;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建成178座生活垃圾压缩站、38个污水处理设施,改厕普及率85%;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集体收益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增至13个,乡村“颜值”“产值”双提升。

基建生态协同发力 支撑保障持续强化

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显著。韦罗高速建成通车,圆了大荔人民的“高速梦”;省道108县城至大庆关公路启动实施,综合客运枢纽站试运营,全国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通过省级验收,交通网络内畅外联;中能建100兆瓦农光互补、国顺20兆瓦风电等15个新能源项目并网,新建5G基站1360个,覆盖率89%,入选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新基建让大荔发展更智慧。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实施朝邑围堤下游段应急修复加固、北洛河综合治理等一批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累计排碱渠疏浚63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19平方公里,湿地湖面恢复至7000余亩,防沙治沙经验全国推广;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燃、增绿等六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镇级空气质量监测站全覆盖,北洛河王谦村国控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投用,375辆公交、出租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天蓝、水清、土净的美丽大荔逐渐成为现实。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荔县让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5.64%、8.2%,农村收入增速跑赢城镇。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6万人,创业担保贷款精准投放,就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彰。

教育医疗事业稳步提升。投资6.33亿元改善教育设施,建成学校8所,新增学位14640个,中高考、“双减”工作居全市第一方阵。创新“4+3+N”医共体机制,县医院纳入三级管理、中医医院纳入全省首批县级三级中医医院管理,“行走的医院”项目落地生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6%,群众“看病难”有效缓解。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5所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4所农村互助幸福院,智慧养老平台投用,养老保障更贴心。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大荔县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大美大荔共同富裕”奋斗目标,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区域发展大局作出大荔贡献。

责任编辑:渭南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分享本页